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聚焦近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亟待突破的關鍵領域,選取典型性、代表性的方向開展探索,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提升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調控能力。在2024年至2027年重點開展9項專項行動,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效。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時間跨度長、涵蓋領域廣、涉及方面多,各發展階段側重點不同,需統籌推進實施。”國家能源局電力司主要負責同志介紹說,《行動方案》著重從三個方面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一是切實落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總體要求。圍繞“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二十字方針,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應提出專項行動,統籌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協調發展。二是力求解決近期關鍵問題。立足當前發展階段,聚焦近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亟待突破的關鍵領域,明確2024年至2027年重點任務,務求盡快取得成果,服務當前電力系統轉型發展實際需要。三是采用先行先試的工作方法。在各項關鍵領域中,選取攻關收益高、提效潛力大、引領效應強的方向開展探索,發揮好試點的引領帶動作用,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 據了解,目前新型電力系統“雙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特性日益凸顯,安全穩定運行面臨較大風險挑戰。與此同時,隨著“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水風光綜合基地的有序建設,新能源外送消納需求將進一步增加。此外,分布式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新型主體大規模并網,對配電網承載力提出更高要求,電力系統調控方式也需從傳統的“源隨荷動”向“源網荷儲融合互動”轉變。
對此,《行動方案》提出開展電力系統穩定保障行動、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智慧化調度體系建設行動、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行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行動。其中,將著力優化加強電網主網架,提升新型主體涉網性能,推進構網型技術應用,持續提升電能質量;提高在運輸電通道新能源電量占比,開展新增輸電通道先進技術應用;組織編制建設改造實施方案,加強智慧化調度體系總體設計;建設一批共享儲能電站,探索應用一批新型儲能技術;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布局,加強電動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建立健全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
“目前,風電在電力規劃中參與平衡的比例較低,負荷晚高峰時段光伏參與平衡的比例基本為零,新能源可靠出力水平亟待提升。”國家能源局電力司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行動方案》提出開展新能源系統友好性能提升行動,著力打造一批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實現新能源置信出力提升至10%以上;探索實施一批算力與電力協同項目,提高數據中心綠電占比;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智能微電網項目,提升新能源發電自發自用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一段時期,煤電仍是我國電力可靠供應的重要支撐電源,實現碳達峰目標要加快低碳化改造,進一步提升運行靈活性。《行動方案》提出開展新一代煤電升級行動,以清潔低碳、高效調節、快速變負荷、啟停調峰為主線任務,開展新一代煤電試驗示范;應用零碳或低碳燃料摻燒、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低碳煤電技術路線,促進煤電碳排放水平大幅下降;推動新一代煤電標準建設,重點完善系統設計及設備選型標準體系。
供給側發力的同時,需求側協同能力提升行動也將推進。《行動方案》提出開展典型地區高比例需求側響應,充分激發需求側響應活力,典型地區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5%或以上,具備條件的典型地區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10%左右;利用源荷儲資源建設一批虛擬電廠,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完善相關規則,提升電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記者 王璐)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