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中國企業信用指數達158.95——信用價值賦能企業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8-12





      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的中國企業信用指數顯示,2023年度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為149.71,處于近10年來的次高水平。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為158.95。


      信用數據反映企業的信用建設水平和發展質量,全量企業的信用水平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為促進經濟增長、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創新活力提供支撐。


      信用水平穩步提升


      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管司司長劉敏表示,從全國來看,企業信用指數表明,企業經營狀態總體穩定,宏觀政策效力顯現。今年上半年,可靠性分指標、經營性分指標、財務性分指標、合規性分指標、關聯性分指標與監管性分指標總體平穩、小幅震蕩,保持在較高水平,企業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


      企業發展質量持續提升,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在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經濟調整轉型的關鍵階段,關乎企業轉型升級的注冊資本繳納情況、稅費繳納、知識產權、認證事項等重要因素回升向好,企業經營進一步提質增效,顯示出高質量發展態勢。


      企業信用風險降低,守信意識不斷增強。今年以來合規性分指標降幅收窄,監管性分指標呈現積極變化,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數量增多,全國信用風險低企業占比穩步上升,企業信用修復數量逐漸增加,企業年報責任意識增強,誠信經營情況向好,政府監管效能持續提升,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總的來看,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我國企業信用水平總體平穩,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劉敏說。


      評價體系更加健全


      與去年首次發布相比,今年企業信用指數的發布增加了月度、季度數據。“僅了解企業年度信用狀況是不夠的,還應該了解企業在更短周期內的信用狀況。”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主任劉平安表示,月度指數充分發揮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基礎作用,從正反兩方面全面考量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結合了市場監管需求,融合了行業趨勢、市場動態和政策導向等因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立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作為創新性信用監管工具,企業信用指數將為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提供核心驅動。


      劉敏表示,作為我國信用狀況“晴雨表”、信用監管“助推器”和信用建設“風向標”,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對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企業運行狀態跟蹤監測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年度、季度、月度企業信用指數為工具,不但能客觀衡量在時間維度上企業信用建設成效情況,也能衡量區域和行業企業信用建設情況,既有效評估以往信用監管工作成效,又為之后進一步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提供策略性支持。


      風險分類持續優化


      除了信用指數的評估外,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作為提高監管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措施,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基礎支撐,也是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內容。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1.25億戶。為充分發揮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提升監管效能的積極作用,以信用助力個體經濟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關于推進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的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全量個體工商戶實施科學分類,實現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在“雙隨機、一公開”等監管中常態化運用。到2026年底,實現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結果與專業領域監管有效結合,信用風險監測預警深入推進,監管效能普遍提升,服務發展有力有效。


      同時,《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基礎上,探索開展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價,并在政務服務、融資貸款、激勵獎勵等工作中積極參考信用評價結果,助力信用風險低、信用評價好的個體工商戶獲得更多政策紅利,讓信用的價值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得到充分體現。(記者 李思雨)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