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新能源車"里程焦慮" 超級充電站建設提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8-30





      近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印發《本市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超級充電站建設實施方案》提出,預計到2024年年底,北京市將建成超級充電站500座,到2025年年底力爭實現數量翻番,達到1000座。


      據了解,自從202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來,深圳、廣州、重慶、海南等多地先后提出超級充電站建設目標。


      超級充電站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將有效解決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從而大大促進該行業的發展。


      超充站建設提速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越來越期待獲得類似加油站的"隨行隨充"服務,主要體現于"四性"即可靠性、便捷性、時效性、經濟性,尤其是充電的時效性,已逐步成為影響購(換)車決策的前置因素之一,迫切需要通過技術產品的創新,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充電服務。


      據了解,"超充"是指以單槍方式為電動汽車提供電能的一種大功率充電技術,相較于快充和慢充,"超充"充電速度更快,充電時間更短,可以為充電用戶帶來"一秒約一公里"近似加油站加油的極致充電補能體驗。


      近日,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超級充電站和豐臺區東管頭超級充電站投入使用,這是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建成并投運的首批超級充電站。


      據了解,首批超充站日均服務能力可達700車次,采用1000伏高電壓技術平臺,運用液冷超充技術,單槍最大輸出功率可達600千瓦,具備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的電動汽車10分鐘即可滿足補電需求。


      相比之下,一輛家用車使用慢充樁充滿電通常需要7-8個小時,使用快充樁則需要1-2個小時。


      目前,超級快充站建設已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除北京市外,深圳市提出力爭到2023年年底建成不少于150座公用超充站,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廣州市的目標是到2024年基本建成"超充之都",超級快充站約1000座、換電站約200座。海南省則提出建設"超充之島",2025年建成超級快充站超400座。


      除此之外,相關車企也在積極部署。前瞻產業研究院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造車新勢力超充站建設能力在不斷提升。截至2024年6月,蔚來已在全國建成有2279座超充站、1.02萬臺超充樁,與特斯拉規模相近。小鵬、理想、極氪建設的超充站分別為354座、444座和456座。


      還需各方合力


      雖然發展迅速,但當前超充設備建設面臨的痛點主要體現在投資成本高回收期長、充電車型少兼容難、電網功率不夠、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等方面。


      據了解,一個超充樁成本在30多萬元,相比普通慢充樁的幾千元建設成本、直流快速充電樁幾萬元成本,均高出許多。同時,配備相應超充電池和接口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還比較少,會影響到站點的投資回報率。


      "超充"作為一個高度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電池、車、充電樁等多方全面配合,并進行相應的技術升級,才能讓超充站的價值最大化,在滿足車主快速充電這個迫切需求的同時帶動整個產業鏈快速發展。


      深圳英飛源技術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韓濤表示,要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推動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充電設施運營商等相關企業之間的合作。同時,鼓勵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強超充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提升充電設施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


      可喜的是,這種上下聯動的趨勢已經出現。2022年以來,孚能科技、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電池廠陸續推出超充動力電池。車企方面,特斯拉、小鵬、蔚來、理想、北汽極狐、長安阿維塔、比亞迪等眾多車企陸續推出了800V高壓電氣架構以及450kW以上的超級快充方案。


      在建設成本方面,有專家表示,多地加速建設"超充之城",將推動超級充電樁的普及和發展。在產業鏈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有望推動超級充電樁建設成本下降。


      在超級充電站網絡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各方力量,齊力并舉也是各地政府期望形成的局面。


      根據北京市此次發布的《實施方案》,在超充站建設上,鼓勵多方參與多元發展。遴選優質企業與充電設施、停車管理、物業服務等企業合作,加快推進高質量超充網絡建設。鼓勵充電樁相關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安裝運營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京津冀區域布局集聚,構建全產業鏈生態。按照"政府搭臺、企業自愿、多方參與"的思路,探索建立項目建設聯合體,充分發揮不同類型企業優勢,切實提升建設運營服務效率。(孫立彬)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