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1月24日發布的《2024-2025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下稱《報告》)預計,2025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左右,全國新投產發電裝機有望超過4.5億千瓦,2025年底煤電所占總裝機比重將降至三分之一。2025年迎峰度夏等用電高峰期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形勢緊平衡。
過去一年,全國電力供應安全穩定,電力消費平穩較快增長,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
《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增速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2024年,包括第一、二、三產在內的全國全行業用電量8.3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2%。2024年全國電力消費系列指數中的全行業用電指數為129.5,全行業用電量比2020年基期(以2020年基期為100,下同)增長了29.5%,“十四五”以來年均增長6.7%。國民經濟運行總體穩定以及電氣化水平提升,拉動近年來全行業用電量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中電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郝英杰表示,綜合考慮我國目前階段經濟增長潛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措施,預計2025年我國宏觀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根據不同預測方法對全社會用電量的預測結果,預計2025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0.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左右;2025年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5.5億千瓦左右(若2025年夏季全國平均氣溫偏低于2024年同期,則最高用電負荷在15.2億千瓦左右,若夏季氣溫再創歷年新高,則最高用電負荷可能達到15.7億千瓦左右)。
從供應端來看,截至2024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33.5億千瓦,同比增長14.6%。2024年全國電力供應系列指數中的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指數為198.0,“十四五”以來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累計增長了98.0%,年均增長18.6%;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指數為257.4,“十四五”以來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累計增長了157.4%,年均增長26.7%。2024年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指數為115.0,“十四五”以來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累計增長15.0%,年均增長3.6%,累計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增速83.0個百分點。
《報告》預計,2025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規模有望超過4.5億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超過3億千瓦。2025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有望超過38億千瓦,同比增長14%左右。其中,煤電所占總裝機比重2025年底將降至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23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60%左右。水電4.5億千瓦、并網風電6.4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11億千瓦、核電65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4800萬千瓦左右。2025年太陽能發電和風電合計裝機將超過火電裝機規模,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電力供應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郝英杰分析稱,從供應方面看,2025年,全國新增電源裝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常規電源增量與用電負荷增量基本相當,部分特高壓直流工程投產,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持續提升,風、光資源及來水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局部地區部分時段電力生產供應的風險。從需求方面看,2025年我國宏觀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將為我國電力需求增長提供穩定支撐。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外貿出口形勢以及極端天氣等方面給電力消費需求帶來不確定性。
《報告》稱,綜合考慮需求增長、電源投產以及一次能源情況,預計2025年迎峰度夏期間,華東、西南、華中、南方區域中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需形勢緊平衡,通過增購外電、最大化跨省跨區支援等措施,電力供需偏緊局勢可得到緩解。迎峰度冬期間,隨著常規電源的進一步投產,電力供需形勢改善。(記者 王璐)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