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7日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首輪優質糧食工程啟動實施以來,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斷加強。目前,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超7億噸,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超2億噸。據調查,我國農戶儲糧損失率由10年前的8%降至3%左右。下一步,將繼續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加快推進糧食流通提質增效,持續推動糧食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向經濟動能轉化。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規劃建設司副司長唐成表示,2017年,首輪優質糧食工程啟動實施,支持各地統籌推進糧食產后服務體系、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三個子項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在糧食綠色倉儲方面,全國1200多家糧食倉儲企業積極參與實施高標準糧倉建設、老舊倉房升級改造,倉房隔熱、氣密等關鍵性能明顯提升,綠色儲糧條件不斷改善。目前,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超7億噸,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超2億噸,應用氣調儲糧技術倉容超5500萬噸。
在品種品質品牌方面,制定優質糧食團體和地方標準286項,支持開發糧油新產品,推動加工能力轉型提檔,不斷提升糧油品質;加大區域品牌培育建設和宣傳營銷力度,打造“山西小米”“吉林大米”“水韻蘇米”“齊魯糧油”“天府菜油”等34個省級糧食區域公用品牌。
在糧食機械裝備方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造強國戰略,大力推動糧機先進裝備研發和產業化。今年抓住“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時機,推動糧機裝備更新升級,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重點支持成品糧油加工、主食加工、飼料加工、糧食深加工等糧油加工設備更新,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廣應用。“十四五”期間,共實施糧機升級改造項目1057個,推廣應用糧機裝備約3.3萬臺(套)。
在節約減損健康消費方面,累計為全國農戶配置1000萬套科學儲糧裝具,指導各地充分發揮5500多家糧食產后服務中心作用,助農減損增收。據調查,我國農戶儲糧損失率由10年前的8%降至3%左右,國有糧庫儲糧周期內綜合損耗率控制在1%的合理范圍內。推動全谷物產業健康發展,推進糧油適度加工標準化試點,引導合理加工。積極挖掘米糠、麩皮、豆粕等綜合利用潛力,促進糧油資源綜合高值利用。
唐成表示,財政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將加快推進糧食流通提質增效,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鏈條,持續推動糧食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向經濟動能轉化,構建糧食安全和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新格局,著力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汪子旭)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