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體育用品業從“增量擴張”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03





    從多組數據看中國體育用品業發展——

    穩定增長 行業升級提質需求持續釋放


      今年一季度我國體育用品進出口總額較上年同期增長3.90%,去年全國體育用品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22.5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0平方米……近期發布的多項數據顯示,我國體育用品業在“供給+需求”雙輪驅動下,呈現供給品質化、場景多元化等新格局,從“增量擴張”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內需轉化為行業增長驅動力


      近期發布的《中國體育用品業年度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0年以來,體育用品制造業增加值穩定增長,年均增長達6.82%;2023年,體育用品制造業增加值在全部制造業的占比為1.16%,自2021年以來保持微幅上漲。


      從市場端看,體育用品電商零售市場總體穩定增長,2024年,全國體育用品電商銷售額達到3337.45億元,同比增長22.59%;從生產端看,近年來,在“供給+需求”雙輪驅動下,體育用品業占制造業比重穩步提升,行業發展動力強勁。


      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兩年,攀巖、槳板、匹克球等小眾運動熱度飆升,符合現代社會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年輕一代對沉浸式、體驗式消費的偏好,通過戶外運動多元化、新型運動普及化等,帶動了體育用品消費需求迅速擴張,使體育市場內需轉化為體育用品消費的驅動力與增長點。


      在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裕雄看來,體育消費增長包括“廣化”和“深化”的過程,要加大全民健身和運動項目推廣,以運動參與的廣度帶動時間投入的深度,加速從體育消費需求向體育消費支出的轉化,尋找行業新增長點。


      增速放緩 體育場地建設從“有”到“優”


      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共有體育場地484.17萬個,體育場地面積達42.3億平方米,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0平方米,遠超“十四五”規劃目標,堪稱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里程碑。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體育場地面積增速較往年有所放緩,僅為3.91%。有觀點認為,這體現了我國全民健身體育場地當下正處于從“有沒有”向“優不優”過渡的階段。


      全民健身供給就像“做大鍋飯”,能否滿足不同居民群體需求是衡量“優不優”的關鍵。得益于新技術加持與優質產品供給,現有體育場地改造升級更加快捷。


      社區健身驛站作為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的基層樞紐,是真正意義上“百姓家門口的健身房”。相關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國家隊數字化功能與技術應用到多個社區健身驛站,不僅可以做到通過調節阻力區間,精確覆蓋全年齡段居民群體運動需求,還集合了云計算、大數據等功能,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讓改造后的健身場地不再“吃灰閑置”。


      此外,上海已建設超百家“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在實現健身設施“適老化”的同時,繼續探索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新機制;深圳將200余個老舊小區架空層改造為“智能健身驛站”,配備心率監測杠鈴、AR羽毛球機等設備,月均使用人次達15萬;洛陽在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過程中,將更多受到年輕人歡迎的運動項目、健身設施融入體育公園、場館,讓年輕人有的玩、玩得好。


      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羅杰指出,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將從規模擴張進入精細化、品質化發展的新階段,存量體育場地更新與公共健身設施的升級換代,將成為推動體育場地設施持續發展的關鍵。


      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閔捷表示,戶外運動產業資源消耗少、產業鏈條長、導流效應大、社會效益高,發展前景廣闊。要繼續優化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空間布局,通過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等多方面舉措,擴大場地設施規模,壯大消費空間,提升服務供給質量,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記者 劉元)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