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電影票根可以抽取限量環保袋、憑球賽門票票根免費參觀A級景區、出示球賽實名制訂單可半價觀賞當地特色演出……小小的票根,近期正在被各地玩出新花樣。業內專家表示,票根經濟可以有效聯動文旅、體育和餐飲等多元消費業態,從而進一步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將流量更好轉變為經濟增量。
6月15日,位于虹橋藝術中心的天山電影院人頭攢動。上海市民姜女士告訴記者,她連續七年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是第一次參與票根消費活動。“今年的票根不僅有了紀念價值,觀影后還能通過各類消費延續票根的意義。”姜女士說。
“我們和三樓的夜半MIDNITE餐廳嘗試推出了聯動,觀眾憑兩張電影節的票根可以享受9.9元的電影節主題特調咖啡,電影院源源不斷的客流也帶動了咖啡銷售,總體銷售額有明顯增長。”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副經理胡諶告訴記者。
票根經濟的熱潮正在國內多個城市涌動,特別是不少熱門文體活動,紛紛借助票根撬動消費活力。
近期在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以下簡稱“蘇超”)上,票根經濟同樣大放異彩。不僅前三輪18場比賽吸引了近20萬觀眾到場,各個城市也根據賽事日程結合票根推出各類優惠活動。
小小票根,正以其日益豐富的“玩法”和強大的聯動能力,突破單一活動的邊界,串聯起消費、文旅、商業、體育的廣闊賽道,成為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消費的創新實踐。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穎熙指出,票根附加的優惠效果,和傳統的優惠券有明顯不同。“票根和相關的活動流量深度綁定,可以發揮消費杠桿作用,放大消費促進的力度。同時,票根可以實現跨界融合,和文旅、首發、夜市等融合聯動,提升消費體驗,放大消費聯動效應。”
相關活動和平臺的數據也印證了票根經濟對于消費的促進作用。在蘇超賽事的帶動下,端午節假期期間,常州接待揚州游客15萬人次,極大促進了當地消費。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配套的北京電影生活節活動,聯動商圈客流量和銷售額持續雙增長,票根經濟帶動的綜合消費達251.7億元。
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一張普通門票平均帶動1.5至2倍的二次消費;交通憑證促使40%的持票用戶增加消費;演出賽事票根更拉動周邊酒店、玩樂等消費增長超100%。
“票根經濟之所以能夠發揮良好的效果,主要在于其提升了消費意愿與體驗價值。”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分析指出,票根首先起到“精準篩選有效受眾”的作用,持有票根的群體本身就是文旅活動的目標人群。
“更重要的是,票根經濟創造了‘消費者剩余’,觀眾在滿足觀影、觀賽等核心消費的同時,可以獲得聯動業態額外的優惠與體驗,產生‘物超所值’的驚喜感,從而提升消費意愿與獲得感,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魏鵬舉說。
值得關注的是,票根經濟不僅帶動了二次消費,其對于文體項目本身同樣有著積極效果。
魏鵬舉表示,當電影、演出、旅游、餐飲等業態攜手聯動,形成的綜合吸引力與帶動力遠超單一業態,“以電影為例,即便非忠實影迷,也可能因票根附帶的景區體驗等綜合價值而購票,客觀上為影視業拓寬了受眾基礎。這實質上是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的體現。”(記者 袁小康 周心怡 王恒志 陳浩明)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