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綠茶產業發展穩中有進 預計到2031年產量有望突破281萬噸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21





      綠茶作為我國傳統六大茶類之一,憑借其未經發酵的工藝特點,保留了茶葉的天然香氣與營養成分,成為健康飲品的典型代表。隨著消費升級趨勢的深化與健康理念的普及,綠茶產品正從單一的飲用功能向養生保健、文化體驗、社交互動等多元化場景拓展。在政策層面,政府通過產業扶持、技術創新和品牌培育等舉措,持續推動綠茶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智研瞻產業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5-2031年中國綠茶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預測,在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驅動下,2025-2031年,我國綠茶產量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至2031年有望達到281.14萬噸。


      健康屬性與當代消費理念契合


      綠茶是指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是我國的主要茶類之一。綠茶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等營養成分。從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至今,我國綠茶產業承載著五千年茶文化的厚重底蘊,始終占據著我國茶產業的核心地位。


      《報告》顯示,在綠茶產業的產業鏈架構中,其上游環節主要涵蓋了茶葉種植、制茶工藝所需的設備器具以及各類包裝材料等方面。而茶葉種植對綠茶原料的供給數量、品質乃至采購價格等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進而影響到綠茶商品的產出規模、品質優劣、生產成本以及盈利情況等多個層面。


      產業鏈下游則主要涉及銷售渠道以及消費者群體兩個維度。銷售渠道呈現多元化特征,包括專營店面、專柜展示、大型超市專賣區、批發市場以及電子商務平臺等。終端消費需求則主要受到居民收入水平、消費理念變遷、營銷渠道的普及程度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


      《報告》指出,隨著我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大幅提升,綠茶產品因其健康屬性與當代消費理念高度契合,市場需求有望保持長期增長態勢,這將為整個綠茶產業創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入局企業仍需突破行業壁壘


      當前,我國綠茶市場呈現多維度的動態平衡。在消費端,年輕群體的崛起打破了傳統飲茶場景的邊界,即飲茶、茶食品、茶衍生品等創新形態不斷涌現。電商平臺的滲透率提升使區域品牌突破地理限制,形成全國性消費網絡。在生產端,智能化種植與加工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茶葉品質與生產效率,但同時也加劇了優質茶園資源的爭奪。《報告》指出,盡管綠茶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新入局企業仍需突破品牌建設、規模效應和食品安全三大行業壁壘。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趨勢的深化,消費者對綠茶產品的品質要求日益提高,品牌消費意識不斷增強。優質品牌所代表的產品信譽和企業實力,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這種品牌優勢體現在產品質量控制、新品研發、食品安全保障和市場營銷等多個維度,需要通過長期投入和持續積累才能建立。因此,新入局企業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品牌影響力的快速提升。


      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明顯,規模效應成為競爭關鍵。大型綠茶企業需要通過建設標準化茶園、完善生產設施、購置先進設備、加強研發投入、培養專業人才和拓展市場網絡等方式構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這種全產業鏈布局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的投入,對新入局企業形成顯著障礙。


      食品安全問題與廣大消費者的健康息息相關,受到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隨著相關監管政策、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逐步走向完善,綠茶產品的質量要求將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愈發提升,其在面對食品衛生問題時的包容程度也在逐漸下降。這些因素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而這一體系的建設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因此,食品安全壁壘對新入局企業構成嚴峻挑戰。


      以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綠茶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市場呈現結構性分化。一方面,有機茶、功能性茶等細分品類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消費升級催生的“健康價值與文化體驗”新需求,正推動企業從單一產品供給轉向涵蓋種植、加工、文化服務的全價值鏈競爭。這一產業變革恰與政策導向形成共振--鄉村振興戰略為產業升級提供基礎支撐,綠色經濟發展理念指引創新方向,“一帶一路”建設則打開了規模超千億的國際市場新空間。同時,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也為綠茶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始終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費潛力逐漸釋放。《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3.9萬元,伴隨著我國民眾消費能力的持續攀升,對于高品質與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愈發普遍。綠茶作為一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天然飲品,恰好契合了當前消費者對于健康與優質生活的熱切需求。因此,隨著飲茶群體的擴大及消費能力的提升,綠茶產業的市場規模亦得以穩步拓展。


      《報告》顯示,我國國土廣袤,氣候類型多樣,成為了生產安全健康綠色食品茶及有機茶的理想之地。且茶葉產業橫跨了農業、加工制造業以及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隨著茶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傳播與深入影響,已經成為連接各國人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橋梁與紐帶,展現出日益重要的影響力與價值。


      政策層面持續釋放利好信號。國家相繼出臺《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將茶產業定位為現代農業的核心組成部分、鄉村特色產業的示范標桿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力推行也為我國茶葉出口帶來歷史性機遇。沿線國家不僅是重要的茶葉生產區,更是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此外,為了全面支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國積極動員各方資源,成功牽頭組建了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共同致力于全方位推動相關國家及地區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的提升,這將有助于推動東部主要地區的茶葉產品等順利進入中西部地區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從而大大提高貿易流通的便捷程度。


      《報告》指出,電子商貿營銷網站已成為推動網絡營銷邁向多元化、設備完善的龐大群體。電子商務平臺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有效地彌補了傳統經銷商銷售模式在時間、空間以及信息流通上的不足,從而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極大地拓寬了銷售渠道。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不斷深入和持續推進,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對傳統茶葉產業的組織結構、商業規則、產業鏈條以及競爭格局進行著全面而深刻的變革。(崔丹陽)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