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日前發布《2016~2017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用電形勢呈現增速同比提高、動力持續轉換、消費結構繼續調整的特征,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0%,增速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
展望2017年,預計電力消費需求增長將比2016年有所放緩;預計全年新增裝機略超1億千瓦,年底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7.5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進一步提高至38%左右;全國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富余、部分地區相對過剩,火電設備利用小時進一步降至4000小時左右;電煤價格繼續高位運行,部分省份電力用戶直接交易降價幅度較大且交易規模繼續擴大,發電成本難以及時有效向外疏導,煤電企業效益將進一步被壓縮,企業生產經營繼續面臨嚴峻困難與挑戰。
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
2016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5.9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3.2%、2.1%、7.8%和6.5%。在國家推進去產能政策、基建投資快速增長、房地產和汽車市場回暖等綜合影響下,建材、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等重要生產資料價格總體呈上升態勢,市場預期好轉,其主要產品產量增速逐步提高。此外,交通運輸電氣電子設備、通用及專用設備制造業等裝備制造,以及文體用品制造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品業等大眾消費品業增速也逐步上升,共同支撐全社會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
電力消費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一是第二產業及其制造業用電增速比上年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效果繼續顯現。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9%,增速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制造業用電量增長2.5%,增速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在制造業行業中,用電負增長的黑色金屬冶煉行業以及低速增長的化工、有色金屬冶煉行業排在制造業用電增速倒數后三位,建材行業排在倒數第六位。除高耗能行業外,其他大部分制造業保持一定增長水平,其中裝備制造、新興技術及大眾消費品業增長勢頭較好。
二是第三產業及其各行業用電快速增長。與服務業增加值保持較快增長相對應,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2%。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同比增長15.0%;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用電增長11.3%,比上年提高6.3個百分點。
三是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快速增長。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10.8%,比上年提高5.8個百分點。
四是電力消費增長動力持續轉換、消費結構繼續調整。從用電增長動力看,2016年,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2.1、1.4和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的四大高耗能行業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拉動為零。當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主要動力從前些年的傳統高耗能行業,持續向服務業、生活用電、新興技術行業及大眾消費品業轉換。
五是東、中部地區用電增速領先并呈前低后高走勢。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9%、5.4%、3.7%和2.7%,東、中部地區用電形勢相對較好,是全國用電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
2016年,全國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3%。在國家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及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政策引導下,電網投資同比增長16.9%,其中占電網總投資58%的110千伏及以下電網投資同比增長35.6%。在國家促進燃煤發電有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影響下,電源投資同比下降12.9%。
2016年,全國凈增發電裝機容量1.2億千瓦、比上年減少2186萬千瓦,其中凈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7200萬千瓦、接近上年水平,而煤電凈增規模同比減少1154萬千瓦。截至2016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6.5億千瓦,同比增長8.2%,其中非化石能源6.0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5.9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785小時、同比降低203小時。
電力供應特點主要有:一是火電凈增裝機容量比上年明顯減少,設備利用小時創1964年以來年度新低。2016年,火電投資同比增長0.9%,其中煤電投資同比下降4.7%,扭轉了前兩年煤電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凈增火電裝機5338萬千瓦、同比減少1983萬千瓦。2016年底,全國全口徑火電裝機10.5億千瓦、同比增長5.3%,全口徑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2.4%,自2013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設備利用小時4165小時、比上年降低199小時。
二是水電投資連續4年下降,設備利用小時保持較高水平。水電投資同比下降22.4%,凈增水電裝機1259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電站366萬千瓦。2016年底,全國全口徑水電裝機3.3億千瓦、同比增長3.9%。設備利用小時3621小時,為近20年來的年度第三高水平。
三是風電投資理性回落,東、中部地區凈增裝機占半數。風電首次出現下降,同比下降25.3%;全年凈增并網風電裝機1743萬千瓦,比上年減少1684萬千瓦。年底全國并網風電裝機1.5億千瓦、同比增長13.2%;并網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30.1%,設備利用小時1742小時,同比提高18小時,但西北、東北等地區棄風情況仍然突出。
四是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及發電量高速增長,設備利用小時比上年下降。全年凈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3479萬千瓦、同比增加一倍。年底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絕大部分為光伏發電),同比增長81.6%;并網太陽能發電量6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0%;并網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1125小時、同比下降99小時,降幅比上年擴大88小時,西北地區部分省份棄光情況較為突出。
五是核電裝機及發電量快速增長,設備利用小時持續下降。核電投資同比下降10.5%;年底全國核電裝機3364萬千瓦、同比增長23.8%,發電量同比增長24.4%;設備利用小時7042小時、同比下降361小時,已連續3年下降。
六是跨區、跨省送電增速均同比提高。跨區送電量增長6.9%,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跨省輸出電量增長4.8%,較上年提高5.9個百分點,南方電網區域西電東送電量同比增長3.3%。
七是全國電煤供需形勢由寬松轉為偏緊,發電用天然氣供應總體平穩。受煤炭去產能、控產量政策影響,煤炭產量降幅明顯超過消費量降幅,導致電煤供需失衡,電煤供需形勢從寬松逐步轉為偏緊、部分地區緊張,電煤價格急劇上漲,加劇煤電企業經營困難局面。
2016年,全國電力供需進一步寬松、部分地區過剩。分區域看,華北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華東、華中、南方區域供需總體寬松,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過剩。
電力消費需求增長將放緩
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服務業和居民用電發展趨勢、電能替代、房地產及汽車行業政策調整、2016年夏季高溫天氣等因素,在常年氣溫水平情況下,中電聯預計2017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左右。若夏季或冬季出現極端氣候將可能導致全社會用電量上下波動1個百分點左右;另外,各級政府穩增長政策措施力度調整將可能導致全社會用電量上下波動0.5個百分點左右。
報告顯示,預計全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1.1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6000萬千瓦左右。預計2017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7.5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6.6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將上升至38%左右。
中電聯預計,2017年全年全國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富余,其中,華北電網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華東、華中、南方電網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寬松,東北、西北電網區域電力供應能力過剩較多。預計全年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600小時左右,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將下降至4000小時左右。(中國工業報記者曹雅麗/文耿玉和/圖)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