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魅族、樂視、小米先后宣布對旗下入門級產品上調價格,漲幅從幾十元到百余元不等。緊接著,各大手機品牌發布的新品售價也水漲船高,其中華為P10Plus更是成為國產旗艦系列首次超過5000元檔的手機。進入2017年,智能手機漲價成為市場主旋律。
各大品牌紛紛漲價
這一輪漲價,顯然是手機領域一次普遍性的行為。造成集體漲價的原因,各大手機品牌都在發布調價公告時給出了官方說明,主要是由于產品元器件價格不斷上漲致使成本增加。
盡量各大手機品牌紛紛公布漲價消息,但在終端市場上表現并不明顯。《中國企業報》記者在走訪北京市西單大悅城多家手機專賣區時發現,目前大多數在售的品牌手機沒有調價信息,部分手機還被貼上了降價的標簽。三星、華為、OPPO等多個品牌的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該品牌的手機沒有出現過漲價現象,只是在部分新品發售時,由于商品需求量太大才會上漲價格。同時,魅族專柜銷售人員也向記者透露,魅藍Note5在調價后,銷量較之前沒有太大變化。
中國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手機廠商調價要分情況看,一種是小部分國產手機品牌在已有產品的原有價格基礎上上調價格,另一種是廠商在推新品時提高定價。前者只是少量產品的變動,后者雖然是普遍性的行為,但是消費者對新品的定價感覺不會太大。
手機廠商開始拼品質
對于此次手機價格的上漲,業內人士并沒有表示出對行業的擔憂。
王艷輝表示:“此次漲價,成本增加是誘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費者已經從之前單純對性價比的追求轉向對品牌、服務、工藝等各方面的綜合考量,愿意為品牌溢價買單,這是一種消費升級的表現,所以說這次漲價未必是件壞事。”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也表示,本次漲價并不是特別明顯,整體漲幅較小,因此大部分消費者可能不會太在乎這次手機漲價。
據IDC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前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分別為OPPO、華為和vivo。而OPPO和vivo以時尚見長,華為以高品質為優勢,這三大品牌的市場份額之所以上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消費者不再追求高性價比,而是選擇時尚化、高品質的手機產品。
“由于此次漲價屬于行業普遍性行為,所以整個手機行業的競爭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只是可能會出現品牌差距拉大的情況。”王艷輝說。
盡管對市場格局影響不大,但有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此次漲價或許是整個手機市場告別“性價比”時代的開始。
在王艷輝看來,國產手機品牌漲價的趨勢仍會延續。未來,銷售價格低于1000元的低端手機雖然不會立馬消失,但可能因強大的成本結構壓力而減少產量。(本報記者王星平)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