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已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6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超過2100億元,同比增長22%。記者了解到,我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技術正在不斷成熟,2020年將實現全球覆蓋。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缺乏有效市場推廣、法律法規空白等難題。
發展迅速亟待有效市場推廣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很快,無論是汽車導航儀,還是無人機,都離不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支撐。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舉行,業內人士對于北斗導航系統何時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較為關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主任包為民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在2012年,我們就實現了面向亞太大部分地區的區域導航服務,現在我們正在建設全球區域的導航,預計到2020年會實現全球覆蓋。屆時,備受國內外矚目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區域也會享受到北斗導航服務。
包為民表示,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俄羅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北斗導航系統在軍事、民用、科技等方面已形成龐大產業鏈,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不過,北斗導航系統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難題。”包為民指出,目前北斗進入市場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推廣應用。美國的衛星定位系統在全球已經形成了很大的市場,而北斗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有知識產權的戰略新興產業品牌,尤其值得推廣。
包為民進一步指出,我們需要更多的市場化人才來推銷航天技術、航天產品。
法律方面存在空白
包為民認為,加快北斗系統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也是推進北斗系統全球覆蓋的一個挑戰。現在相關條件已經發展成熟,也就是說北斗系統將走出中國,為全球用戶服務。未來,在北斗系統的運行、維護、研發等環節都需要法律來保護和維系。例如未來北斗系統某個設備如果要維修或替換,就不用再臨時單獨申請項目,而是應該在相關法律框架下,每年以常態化來實施就可以,而不用再“一事一議”。
據記者了解,中國航天事業已經發展了60多年,但我國并未有一部航天方面的專項立法來規范航天技術在軍事、民生等方面的應用。
業內人士指出,為北斗導航系統應用立法,不僅保證北斗導航系統進入市場以后有法規可循,還能保障參與其中的民營企業和用戶的基本利益。(本報記者朱虹)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