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產業將迎“黃金十年”產業政策有待細化落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崔敏    時間:2017-05-11





      經歷了資本寒冬之后,2017年的體育產業正努力挖掘著新的機會,新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涌現。有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各類體育產業發展促進政策落地,我國體育產業將步入“黃金十年”。但由于體育產業的發展循序漸進,迎來爆發至少還需要5—10年。


      關鍵之道CEO張慶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體育產業從構成上包括文體產業、相關產業以及外圍產業。從國際化經驗來看,是由文體產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和外圍產業發展,但中國是從外到內,以體育制造為主,高端或服務產業還有待培養。


      政策利好 發展將呈多元化


      從提出“健康中國”理念到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的體育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4月19日,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趙勇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新聞通氣會上表示,體育總局計劃成立一個“共享健身”公司,就像共享單車一樣,廣大群眾可以通過用手機掃描健身器上的二維碼來隨時隨地健身。此外,100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也在計劃之中。


      事實上,以“體育產業+特色旅游”為創新方向的體育小鎮,從2015年開始就走入人們的視野。京津冀地區借力2022年冬季奧運會打造冰雪特色小鎮,其中承德將在未來10年打造冰雪旅游特色小鎮集群,構建冬季體育旅游之都。


      當然,這與體育產業的利好政策密切相關。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簡稱“46號文”),明確了體育產業的地位,并提出“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增加值2萬億元”的目標。2016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設定了體育產業總規模超3萬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速明顯快于同期經濟增速等發展目標。


      賽科林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曲安江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46號文將體育產業列為國家戰略,取消了體育賽事審批,使更多的資金進入體育產業。”


      隨著各項政策的推進,相關產業和文體產業也正在發力中。2014年4月,阿里斥資12億元獲得恒大足球俱樂部50%的股權;2015年9月,阿里體育成立,天貓也相繼與拜仁、皇馬等俱樂部進行戰略合作;騰訊更是耗資5億美元“砸下”未來5年美國NBA版權;2016年2月,樂視體育花27億元擁有了中超聯賽的兩個賽季版權;蘇寧體育宣布以超過20億元購買國際米蘭俱樂部約70%的股份。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成立超過20只體育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規模累計超過400億元。


      我要贊體育市場總監何程程認為,2016年是中國體育的4G元年,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體育”的全面爆發年。


      市場巨大 政策有待細化


      盡管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巨大,但目前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產值規模小,與發達國家存較大差距。二是產業結構不均衡,過度依賴體育用品制造。三是我國體育產業一直受到較為嚴格的行政化管制,在賽事、場館、俱樂部、運動員等方面商業化程度低。


      張慶認為,政策端對賽事主辦權等還不夠市場化,但目前通過改革正在逐漸改變。從消費角度來看,跑步健身熱潮的興起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市場空間巨大。


      弘健體育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健分析,目前社會資本投資體育產業的針對性不強、方向不準,不能很好地助力企業發展。


      在何程程看來,目前體育賽事的產業化腳步也比較慢,多數體育賽事還是靠政府撥款來支撐,能夠實現收支平衡的體育賽事少之又少。最后是體育產業人才的缺失,包括職業經理人、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所需人才等。


      張慶建議,體育產業需要進一步細化規則,不僅需要在稅收、投融資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在房車牌照、安保等方面也需要相關政策落地。


      曲安江則表示,政策要保持穩定性,對體育賽事要尊重其特殊性;對一些賽事中的傷害要由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釋;應盡快推進體育體制改革;產業基金應向體育產業轉移,體育稅費減免應落實到位。


      何程程建議,企業要在移動化、精準化、多元化、智能化方面下功夫,打破傳統,尋找更多的合作機會,站在新體育與新科技結合的風口上。(本報記者崔敏)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體育產業未來十年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2%

      體育產業未來十年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2%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
      2017-08-28
    • 萬億級藍海 2035年體育產業占GDP將達4%

      萬億級藍海 2035年體育產業占GDP將達4%

      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五大戰略任務,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體育產業是萬億級別的消費藍海,《綱要》的出爐,讓體育產業具備了長期投
      2019-09-09
    • 國辦: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國辦: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到2020年,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新機制。
      2019-09-05
    • 體育產業正在“加速跑”體育信息等新興消費崛起

      體育產業正在“加速跑”體育信息等新興消費崛起

      在今年的“十一”黃金周中,體育消費無疑是個亮點,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燃燒卡路里”的方式度過假期。在這一消費需求變化過程中,我國體育產業也正在發生著蝶變,新模式、新內容不斷涌現,整個產業鏈正在加速提升——
      2019-10-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