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產業未來十年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2%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28





      8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在天津開幕。增設19個群眾比賽項目、向華僑華人運動員發出邀請、不設金牌榜和獎牌榜、鼓勵部分項目跨單位組隊……本屆全運會亮點紛呈,充分體現了“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的主題。全運會已經成為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結合、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相融合的新平臺。
     
      在不少專家看來,對于東道主來說,全運會無疑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從更大范圍來看,全民全運也將助力加快體育產業和健康產業發展,引領消費轉型升級,開啟健康經濟時代。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潛能 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在推動當地體育產業和大健康產業發展,促進投資、消費、旅游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上往往發揮著巨大作用。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通過籌辦全運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進健康中國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美麗天津建設,讓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
     
      在相關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體育產業、健康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格局,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
     
      《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0%;建設5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體育消費額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過2.5%等目標。
     
      地方層面也在積極布局相關產業。深圳市日前新修訂的《關于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2017年到2020年,實現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5%。到2020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2%,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高端體育品牌集聚中心、國際化的體育產業創新中心和體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市。
     
      四川省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25年,將創建2個國家級國民休閑運動中心(基地),打造10個省級國民休閑運動中心(基地),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
     
      中科院應用生態所客座研究員吳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促進社會就業的重要載體。隨著體育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需求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城鎮化進程加快、大型賽事承辦將為我國體育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市場 體育消費將量質齊升
     
      體育消費增速正在不斷加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369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在消費升級類商品領域,文化辦公用品增長11.8%,體育娛樂用品增長17.1%,增長較迅速。
     
      體育消費未來增長的空間依然巨大。以體育旅游為例,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將在全國建成100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項體育旅游精品賽事,體育旅游總人數達到10億人次,占旅游總人數的15%,體育旅游總消費規模突破1萬億元。
     
      多位專家表示,體育產業發展的黃金期已然來臨,體育消費也將實現量質齊升。
     
      吳琦指出,隨著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將不斷提升,居民消費逐漸從基本消費、功能消費過渡至健康消費、體驗消費,這將釋放體育產業的巨大需求。預計到2025年,我國人均體育消費將達到856美元。
     
      “當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體育產業發展會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態勢,享受、發展型體育消費需求急劇上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體育健身娛樂消費的臨界點已經到來。未來十年,我國體育產業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2%左右。”吳琦說。
     
      基于這種巨大的潛力,體育產業日益受到資本青睞,成為產業投資的重要領域之一。全國工商聯8月24日公布的2017年民營企業500強名單中,就有大連萬達集團、恒大集團、華夏幸福基業、富力地產等多家投資體育產業的企業入圍榜單。
     
      “隨著體育產業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在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民營資本將加快布局體育產業。隨著海外市場開拓的不斷深入,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體育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和優勢項目融入國際市場的步伐也將進一步加快。”吳琦表示。
     
      還有專家指出, “十三五”時期,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我國體育需求將從低水平、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體育消費方式將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體育產業將從追求規模向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擴展。
     
      “未來,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跨界合作將越來越廣泛,與旅游、傳媒、會展、影視等關聯業態的融合發展程度將進一步提高,體育產業集群化趨勢愈發凸顯。”吳琦表示。
     
      展望 健康消費引領美好生活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民健身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從促進國民健康的角度來說,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靜坐少動、熱量攝入過多等不良生活方式成為引發大眾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隱患。身體活動不足已經成為導致非傳染慢性疾病排名第四的因素。
     
      “對健康的需求將激發更多的健康消費,越來越多的健康消費帶動了健康經濟,從而促進體育產業和健康產業的繁榮發展。當然,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反映出國民對健康的追求上升到了一定層次。”上述專家說。
     
      吳琦指出,從國民體育消費習慣來看,發達國家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占比70%,遠遠超過我國48%的體育人口占比。不過,隨著對健康的日益關注,以及政策對群眾體育、大眾健身的鼓勵,我國體育人口將進一步增加。當前我國體育人口3.8億,預計到2025年,我國的體育人口將達到9.35億,占總人口的65%,達到現階段歐美體育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他認為,在健康消費加快升級的過程中,戶外運動、電子競技等冷門領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大眾化趨勢愈加明顯。與此同時,市場對于高品質、個性化的體育服務如高水平體育賽事、針對性的健身培訓等需求越來越大。
     
      上述專家則指出,社會上出現諸多的健康管理公司或者健身房,對國民進行健身指導,質量往往參差不齊。不過,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勢頭,以及國民對健康消費的剛性需求。未來,應進一步構建更加具備科學性和針對性的體質評價體系,以此促進高質量的健康消費,引領更加健康美好的國民生活。(記者 班娟娟 林遠)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體育產業將迎“黃金十年”產業政策有待細化落地

      有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各類體育產業發展促進政策落地,我國體育產業將步入“黃金十年”。但由于體育產業的發展循序漸進,迎來爆發至少還需要5—10年。
      2017-05-11
    • 萬億級藍海 2035年體育產業占GDP將達4%

      萬億級藍海 2035年體育產業占GDP將達4%

      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五大戰略任務,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體育產業是萬億級別的消費藍海,《綱要》的出爐,讓體育產業具備了長期投
      2019-09-09
    • 國辦: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國辦: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到2020年,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新機制。
      2019-09-05
    • 體育產業正在“加速跑”體育信息等新興消費崛起

      體育產業正在“加速跑”體育信息等新興消費崛起

      在今年的“十一”黃金周中,體育消費無疑是個亮點,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燃燒卡路里”的方式度過假期。在這一消費需求變化過程中,我國體育產業也正在發生著蝶變,新模式、新內容不斷涌現,整個產業鏈正在加速提升——
      2019-10-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