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產業規模“放量” 大數據催化新變革時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15





      2013年,一場名為“大數據概念是否被過度炒作”的辯論在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上演。而如今,大數據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了國人的生活,大數據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在新變革時代中,大數據未來將面臨哪些挑戰,發展幾何呢?
     
      數據催化下的變革時代
     
      據IDC、Wikibon等咨詢機構分析,2016年,全球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已達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數據產業分析報告》,我國2016年的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68億元,增長率達45%。
     
      “和電氣化革命一樣,在互聯網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大數據也將引發整個生產模式的變革。”一位從事大數據研究的業內人士分析,“與電力不同,大數據更像是催化劑,一旦與其他領域結合就能使該領域迸發出無限的活力。”
     
      以政務為例,在大數據技術的催化下,政府治理革命已經興起,政府的治理方式已經開始由“經驗治理”演變為“數據治理”,它使政府的宏觀調控科學化,提高了政府監管和服務的精確性及有效性,有利于推動權力管控的精準化。
     
      據介紹,2017年5月26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國家網信辦指導,八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共同參與的“數聚華夏,創享未來”中國數據創新行系列活動在貴陽啟動。
     
      中國數據創新行系列活動歷時一年,將包括:中國國際大數據挖掘大賽、SinoOpenDataApps中國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中關村大數據日主題峰會、阿里云天池余震捕捉AI創新大賽、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數字經濟“十大”巡禮等多項活動。
     
      “我們希望借此系列活動,貫徹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提速政府數據開放步伐,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引導研究及產業的深層探索,鼓勵全社會通過創新應用,釋放數據能量與價值,推動全社會的智慧與創意升級,助力數字經濟全面發展,促進中國在大數據時代的迅速崛起,引領世界數字潮流。”活動組織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貴州省的“扶貧云”指揮調度平臺和績效評估功能已經建設完成,確立了“大扶貧”數據交換機制,使貴州省各行業部門均可通過“云上貴州”平臺接口實時與扶貧云交換涉及扶貧的數據,形成部門互通、上下聯動的“大扶貧大數據”,正在用數據的力量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任務的完成。
     
      “不僅僅是政務,自2014年以來,大數據技術其實已經顛覆性地改變了互聯網、金融、交通、電商、廣告等行業,而包括農業和傳統工業社會的其他方面也已經開始被大數據所改變。”一位大數據學者表示。
     
      根據麥肯錫經濟研究院的報告,大數據使用率每提高10%,將使零售業人均產出增長49%,咨詢服務業提高39%,其他行業的人均產出增長也在15%以上。
     
      “大數據技術為社會帶來的其實就是個性化與精細化的服務,”某工業大數據專家說,“大數據技術可以根據不同人甚至是不同機器的不同需求服務——經過數據的收集、分析、挖掘后,根據結果對人或機器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
     
      大數據未來如何發展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智慧城市等大數據前端生態鏈的快速發展,人類的數據總量將依照“摩爾定律”飛速增長,推動了以大數據為基礎,人工智能、云計算、VR、AR等大數據后端生態鏈的快速發展,一個與物理空間相對應的數字空間正在形成。
     
      “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大數據作為新生事物,其發展還面臨著很多挑戰。”一位大數據從業者如是說。
     
      數據安全就是大數據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數據安全的理念與大數據理念其實是矛盾的,如果因為數據安全就將數據隱藏起來,那么數據就將成為孤島,發揮不出應有的價值來。
     
      而數據質量則是另一個重要問題,數據規模大并不一定就代表信息量或者數據價值的增大,相反,其很多時候意味著信息垃圾的泛濫,錯誤的數據混雜在海量的數據中,嚴重降低了結果的準確性。除此之外,異構性、結構缺陷、及時性、數據溯源以及結合產業等技術問題也亟待解決。
     
      這些問題在全球范圍都還是難題。據悉,在去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組建13個國家級大數據實驗室,圍繞大數據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兩個維度解決大數據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促進大數據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培育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動力支撐。
     
      即使面臨很大的挑戰,但大數據未來依舊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資料顯示,2016年是全球大數據技術基礎夯實之年,大數據技術已經由基礎構架走向應用,從新鮮技術走向全民普及。
     
      “發展大數據一定要有大數據的思維。”賽事活動組織者表示,“我們組織這次活動就是要將8個試驗區的界限打破,把各地大數據試驗的經驗及成果通過活動集中起來,形成‘模型’,在不久的將來推向全國,讓大數據形成燎原之勢。”(本報記者周子荑)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