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百貨業發展停滯,虧損、破產、關店成為常態。在市場唱衰百貨發展的今天,這種趨勢似乎要有所改觀。最近,多家國內百貨公司發布了第一季度業績報告,“成績單”顯示不少企業出現了“開門紅”,利潤普遍出現同比增長。而從增長百貨企業來看,創新商業模式、轉型升級成為傳統百貨們起死回生的關鍵。
業績漸有喜色
營收上王府井位居首位,王府井2017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52.5億元,同比增長10.9%。且營收坪效上也以741元/m2/月穩坐頭把交椅,王府井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于其旗下各門店的商品銷售收入以及功能商戶的租金收入,其中全年商品銷售收入為169.58億元,占總收入的95.3%。天虹商場在營收及坪效兩個指標上均屬亞軍的位置。天虹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7.5億元,同比增長2.1%;銀泰百貨和百盛集團營收上分列第三和第四名,但百盛在坪效上贏得反轉,以596元/m2/月緊跟天虹居于第三,遙遙領先于銀泰百貨的435元/m2/月,銀泰傍上阿里后業績平平。茂業國際營收雖比上年增加42.6%,表現搶眼,但380元/m2/月的坪效實屬過低,且營收增加主要是由于秦皇島茂業、成都仁和與內蒙古維多利已作為其附屬公司財務報表合并的情況下,茂業同店銷售所得款項總額為81.61億元,較2015年同期下降5.9%。
總體來看,作為百貨行業領頭羊的五家百貨公司的去年業績表現一般,并未扭轉百貨業發展困難態勢,今年一季度的成績漸有喜色,不知能否說明百貨零售已吹響回暖號角。
上海尚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春才表示,在眼下的行業變革轉型期間,一些優質的行業龍頭通過經營調整升級,已有業績改善趨勢。不過,大部分企業仍處于摸索狀態。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涉足百貨業的57家上市公司中77%的公司營收下降,75%的公司凈利潤下降,67%的公司營收與凈利潤雙降。所以說百貨業的前景還真很難說。
各出奇招謀創新
雖然百貨市場不景氣,但是百貨業積極謀求轉型與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維持業績增長還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同行百貨企業來說也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在嘗試了多種轉型策略后,老牌百貨公司百盛扭虧為贏實屬不易。從2017年度第一季度財報扭虧轉盈的穩增業績上看,似有熬過寒冬的跡象。自2012年開始,受大環境等多因素影響,百盛集團遭遇了上市以來首度凈利下滑,此后便步入整體戰略調整期,與之相伴的還有門店的關閉。
2016年百盛集團執行轉型策略,以期成為時尚生活方式概念零售商。百盛集團執行董事兼主席鐘廷森表示,未來其將繼續進行百貨店網絡優化的行動,并還將擇機釋放業績不佳資產的潛在價值。另一方面,百盛也在積極開拓新的門店形式。2016年1月,與韓國衣戀集團合作的百盛優客城市廣場正式開業,為消費者帶來韓國主題購物體驗。轉型后的門店客流量與銷量上半年增加明顯。和其他企業一樣,銀泰商業在業績回暖中也在嘗試各種可能,“跨界”成為其突圍的重要棋子,2013年“銀泰百貨”正式更名為“銀泰商業”就是最好的明證。銀泰百貨和阿里合作后,最直接體現為淘寶品牌落地。其開辟了一個"集貨"的線下店面,主要銷售天貓TOP品牌的精選商品和一些原創設計師商品,而這些也在銀泰網、天貓、唯品會、京東等電商平臺同價銷售。
天虹從2012年開始了一系列轉型動作,至此已形成清晰的發展脈絡,確立了由超市、百貨、購物中心、便利店、電商、金融六大業務板塊,全渠道、多業態的戰略格局。面對洶涌而來的百貨業關店潮,傳統店面的升級改造勢在必行。經過周密細致的調查,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在商場層級上進行不同的改造,增強用戶體驗。
以新開業的天虹Discovery門店為例,從“節約時間”與“節約金錢”兩個維度出發,對店面統一裝修,進行品類重組,形成美妝館、鞋履館、兒童館、內衣館、運動館等五大集合館,令眾多80后女性用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挑選到稱心如意的商品,這種一站式的購物體驗受到眾人的追捧。
在許多商場紛紛關閉門店、斷臂求存之時,天虹商場卻又以9.78億元收購蘇州商業物業項目,藉此擴大在華東區的影響力,天虹商場布局新零售的成效由此可窺一斑。
線上線下互通
追隨電商步伐,發力線上,成為百貨大佬們的明智之舉。而對于線上線下的融合各家百貨也是各出奇招,各顯神通。
為了順應中國中產消費者日漸成熟的在線購物習慣,百盛也在不斷加速提升自營電商網絡,去年“百盛商城”移動APP正式問世,與百盛網一同服務線上購物需求,消費者可以在線預訂,并在線下門店取貨,以實現更好地線上線下雙向導流,此外還增添直播頻道,增進與消費者的互動與溝通。
銀泰百貨除了普遍允許支付寶支付外,幾乎將主力門店全部入駐手機APP喵街,負責該客戶端活動運營的一位武林銀泰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最近在推任性買、任性退、任性賠等五任性活動,一定保證線下門店商品和線上天貓店同價,也會將一些比較受歡迎的產品組合成禮品清單,銀泰會員在線下單就可以”。
在過去三四年時間內,天虹主要發力于打造線上線下生態圈,逐漸形成“虹領巾App+天虹微信+虹領巾PC端+天虹微品”的立體“電商+店商”模式,自上而下打通了資金流、商品流、數據流等,給予用戶全方位的消費體驗。
隨著購物中心的崛起和網購規模的擴大,以天虹、百盛為代表的傳統百貨商場都在經歷時代的陣痛。當然,轉型和創新的效果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更好顯現,面對實體零售大市場低迷環境均做出了自己的戰略性改變和創新,創新形式有雷同也有差異,未來中國百貨市場格局又將如何,時間會給予最好的驗證。
普華永道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合伙人王笑亦指出,中國實體零售業現在正處于轉型最好的時機,同時亦處于面臨轉型最大挑戰的時候。“實體零售業,它到底采用哪種模式,如何來做轉型過渡,這個關系到企業成本,也關系到未來是否能夠順利轉型。”(本報記者陳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