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扶持政策初見成效 國產大豆產業開始逐步復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17





      隨著我國相繼取消大豆、玉米臨儲政策,大豆與玉米的比價回歸合理水平,大豆在面積、產量兩方面實現雙增,國產大豆產業也從當初的一蹶不振中逐步復蘇。但產業向好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企業規模小、資金普遍短缺、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未來,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應出臺相應政策扶持和引導產業發展。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從2014年在東北三省一區試點推行以來,至今已有3年多時間。在玉米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助推下,國產大豆產業從當初的一蹶不振中逐步恢復,特別是部分物理壓榨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左沖右突,在綠色發展中闖出一條新路,擺脫了被邊緣化的命運。
     
      物理壓榨異軍突起
     
      黑龍江綏濱縣盛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旭光在國產大豆行業摸索多年,親身經歷了國產大豆產業從興盛到蕭條再到復蘇的過程,近年來物理壓榨豆油的興起讓他看到了國產大豆振興的希望。盛中公司是一家年加工能力只有2萬噸的小型大豆加工企業,近幾年采用物理壓榨法生產豆油,開工率達到80%以上。
     
      豆油加工一般采用浸出制油和物理壓榨制油兩種方法,隨著物理壓榨制油的興起,浸出制油市場份額逐步縮減。近3年,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積極調整結構,推進設備更新換代、產品技術升級,不斷拓展新領域,九三集團、恒大集團、嫩江四合、八旗糧油、綏濱盛中、中安制油、藍海制油等物理壓榨企業,不僅開工率能夠達到全年或半年以上,豆餅、豆粉等產品還能實現出口。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受我國大豆過量進口、國內加工產能過剩的影響,浸出制油企業開工率不足20%至30%。
     
      “消費者健康意識提高,物理壓榨豆油及豆餅豆粉制品需求量增長,是造成物理壓榨企業異軍突起的重要原因。”黑龍江九三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理博認為,物理壓榨豆企的興起,短時間內有利于帶動國產大豆產業發展。但是,國內物理壓榨豆企普遍規模比較小,受技術能力限制,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此外,受優質優價理念的影響,國產豆油企業始終處于貿易商高價搶原料、進口豆低價搶市場的不利環境,優質高價國產大豆被貿易商和南方企業高價買走,進口轉基因大豆低價搶奪食用油和飼料市場。在國產非轉基因豆油競爭優勢還沒有完全確立的情況下,國產豆油企業高價收購大豆,就無法與南方沿海企業競爭,低價收購又乏人問津。企業要想開工,只能等進口豆價漲到與國產大豆價格接近之際,階段性開工特征仍然比較明顯。
     
      大豆面積產量雙增
     
      多年來,由于實行托市收購政策,扭曲了大豆與玉米的比價關系,大豆種植收益遠遠低于玉米種植收益,導致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急劇萎縮,玉米種植面積快速擴張,國產優質大豆、玉米庫存居高不下。為了扭轉失衡的種植結構,國家從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入手,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相繼取消大豆、玉米臨儲政策,大豆與玉米比價回歸合理水平,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有所提高。
     
      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主要由效益決定。黑龍江黑河市遜克縣松樹溝鄉二龍村金龍藍靛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金龍經歷了從種大豆到改種玉米再恢復種植大豆的調整變化。去年,他力排眾議恢復種植600多畝大豆,成為村里為數不多種地賺錢的人,今年他們村里200多戶農民1300多頃土地全部改種了大豆。
     
      近3年來,在國家大豆目標價格補貼、玉米收儲市場化改革、“鐮刀灣”地區種植結構調整等政策“組合拳”的合力作用下,黑龍江大豆優勢種植區種植面積、產量實現“雙增”,去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恢復到4000多萬畝以上,產量達到600萬噸左右。
     
      大豆種植面積恢復、產量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國產大豆供給嚴重短缺的矛盾,改善大豆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但是,受到大豆育種技術、人才等因素的限制,我國加工用高品質大豆供給能力依舊有限,供不應求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黑龍江是我國國產大豆重要加工區,年大豆加工產能超過1400萬噸,從600萬噸大豆中減去種用、食用、出省銷售部分,黑龍江省產能利用率僅在一成左右。
     
      從外銷量來看,黑龍江大豆外銷量并沒有如貿易商預期的那樣隨著大豆價格下降、產量增加而有所下降,而是維持穩定趨弱的態勢。楊旭光多年來一直沒有放棄大豆貿易,以前為國內一些大的食品加工企業提供大豆蛋白,但近幾年客戶明顯減少。這是因為大豆臨儲政策取消后,大豆價格雖然回歸市場,但黑龍江大豆價格往往高于進口價格,成為全國大豆價格“高地”。隨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增加,在市場方面對黑龍江大豆形成擠壓。
     
      不過,黑龍江大豆具有非轉基因、綠色、天然等獨具特色的優勢,在全球非轉基因大豆市場份額中占據五分之一的比重。在黑龍江率先依法禁止轉基因作物非法種植、生產、加工以后,黑龍江大豆競爭優勢將會越來越凸顯。
     
      綜合施策破解瓶頸
     
      當前,國產大豆產業有逐漸恢復和向好的趨勢,但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及瓶頸問題,如加工用高品質非轉基因大豆原料供應不足;企業規模小,資金普遍短缺,融資渠道不暢,“輸血”和“造血”能力較弱;高品質、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較差,產品附加值不高,相關科技創新及研發滯后等問題。這就急需在更高層次上全面規劃非國產大豆及加工產品的品質優勢,推進整體營銷和區域品牌建設,進一步促進抱團取暖和聯合發展。
     
      有關專家認為,當前應該充分利用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好時機和國內高品質食品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有利契機,推動國產大豆產業的發展。
     
      要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在黑龍江這樣的大豆主產區建設“一場三基地”,實現產需有效對接。“一場”就是建設大豆購銷集散市場,定等級、定數量,預收農戶手中大豆,同時對接期貨、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與農戶基差保價結算,確保企業原料供應。“三基地”,就是建立畜禽養殖基地、大豆生產基地和大豆區域加工基地。做到以優質畜禽養殖集中區消化健康飼料,轉化豆企產品;按照企業需求種植生產適銷對路的專用特用大豆;借助縣域特色優勢,規劃布局浸出油、壓榨油、生物柴油、豆漿、豆奶、豆粉、豆腐、豆醬、納豆、蛋白以及健康禽肉替代品等生產加工基地。
     
      針對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數量多,多數規模小,沒有優勢,缺乏合力的問題,應該加強融資服務,推進實體產業與資本市場深度結合。設立政府主導基金,由政府財政資金、品牌優勢企業資產、社會資本、中小企業、行業協會合作,共同設立產業基金,應用政府股權投資切入相關產業鏈,采取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農戶促增收的產業化經營方式。通過期貨加保險、期權加期貨、基差加現貨等現代資本市場經營方式,助力企業規避市場經營風險,引導農戶與農村合作組織、農村合作組織與企業、企業與金融形成帶動合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同時,還應該加強營銷策劃和品牌建設;培育龍頭企業,帶動國產大豆產業的發展,規范市場秩序和有效產能;扶持國產大豆行業協會的發展,在政策公關、行業引導、產品銷售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在大豆研究、開拓市場方面發揮功能。(中國經濟網劉慧)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加速 行業龍頭迎來發展拐點

      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多年來一直被視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自主發展的一大瓶頸和短板。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近年來不斷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比重逐步提升,一些行業龍頭企業也正迎來發展拐點。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可關注...
      2017-04-07
    • 國產手機“短板”突圍:技術與營銷要共同創新

      國產手機“短板”突圍:技術與營銷要共同創新

        日前,國際調研公司Counterpoint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華為、OPPO、vivo和小米四大品牌總共占據了69%的市場份額,蘋果以8.2%的份額排在第5名。
      2017-08-16
    • 【砥礪奮進的五年】國產智能手機群體突破 邁上中高端

      【砥礪奮進的五年】國產智能手機群體突破 邁上中高端

      日前,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Analytics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及市場份額報告。最新報告顯示,在全球市場,國產手機品牌市場份額不斷增加,國產手機三強華為、OPPO、小米分列第三、四、五位。
      2017-09-13
    • 手機全面轉向全面屏 國產廠商需拓展海外市場

      手機全面轉向全面屏 國產廠商需拓展海外市場

      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可進步的空間顯然沒有以往那么大了,要想吸引用戶,就必須推出差異化的賣點。全面屏無疑是手機行業當下的一個熱門話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廠商,都已經或即將為自己的旗艦產品配備全面屏。
      2017-09-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