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的395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額48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8%。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投資行業結構持續優化,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專家表示,上半年的數據反映出我國對外投資正在經歷“去泡沫”的過程,結構進一步優化。當前我國更加注重“走出去”的質量,而不是盲目追求“走出去”的規模。未來,我國對外投資政策將進一步減少資本外流,推動我國“走出去”與產能合作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數據顯示,1月~6月,我國房地產業對外投資同比下降82.1%,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同比下降82.5%,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1%。與之對應的是,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對外投資分別占同期投資總額的28.3%、18.3%、12.7%和11.4%。上述數據顯示,對外投資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國際商報記者,上半年的數據反映出我國對外投資正在經歷“去泡沫”的過程,結構進一步優化。
白明指出,當前,我國正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需要堅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補短板”,促進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同時,需要通過“走出去”增強重要原材料的海外保障能力,從而降低原材料海外依存風險。“因此,我國更加注重‘走出去’的質量,而不是盲目追求‘走出去’的規模。”白明說。
據高峰介紹,上半年我國對外投資合作主要呈現四方面特點:一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穩步推進;二是對外投資降幅收窄,行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是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大項目多,行業分布相對集中;四是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穩步推進,促進中國與東道國共同發展。
監管與合規性審查加強
對于對外投資整體出現下降的原因,高峰表示,除了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的因素外,還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國內經濟持續向好,提振了投資者信心,把更多資金留在國內。
其二,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部分國家收緊外資準入等,對我國對外投資產生負面影響。
其三,我國調控措施效果顯現。2016年底以來,我國在推動對外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加強了對外投資的真實性、合規性審查,由此有效遏制非理性對外投資,進一步優化了對外投資結構。
高峰進一步指出,去年年底以來,商務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推動對外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加強了對外投資的真實性、合規性審查,非理性的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對外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涉及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對外投資大幅下降。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司長周柳軍此前曾表示,今年商務部將完善綜合監管。推動出臺《關于加強對外投資合作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加強“走出去”合規性審查和境外大項目協調,完善企業信用制度建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工作考核。進一步整合政策資源,加強政策創新,突出政策導向。
白明認為,目前來看,我國加強“對外投資”監管與合規性審查的決心不會動搖,國家“走出去”戰略不會改變。加強對外投資監管與合規性審查旨在促進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與“走出去”戰略并不矛盾。
白明表示,未來,我國對外投資政策將進一步減少資本外流,促進“走出去”戰略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資本“走出去”與商品“走出去”間形成良性互動,從而推動我國“走出去”與產能合作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