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催生新興產業 4000億“蛋糕”待分享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26





      作為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一直備受矚目,它不僅是我國時空安全的戰略保障,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自2012年12月面向亞太地區提供正式運行服務以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連續穩定運行,服務性能穩中有升,重點地區的性能已優于8米。”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日前舉行的智慧北斗精準應用峰會上表示,今年北斗全球系統將啟動組網建設,計劃發射6-8顆衛星,2018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形成全球的服務能力。
     
      精度可達厘米級
     
      6月初,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宣布,北斗地基增強系統(一期)通過驗收。專家組評審認為,我國已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全國產化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初步形成基于北斗的一體化高精度應用服務體系,系統建設邁入邊建、邊用、邊運行、邊服務的新階段。
     
      據記者了解,北斗地基增強系統自2014建設以來,目前已建成覆蓋全國的北斗地基增強框架基準站155個和區域加強密度站1228個,初步建成了基于自主知識產權、性能先進、功能全面的北斗地基增強基本系統,正式面向全國提供基本服務。
     
      無論GPS還是北斗導航,衛星定位受大氣、空間等因素影響,定位易出現誤差,在地面建立衛星連續參考跟蹤站,可修正衛星定位誤差,這就是地基增強系統的“功勞”。
     
      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可以為中國境內用戶提供米級、分米級的實時定位服務,部分地區的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和事后的毫米級。在車道級導航、精準農業、建筑物監測、工程施工等方面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高精度體驗。
     
      重中之重在應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斗導航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孫家棟曾多次強調,“北斗系統的重中之重在于應用”。
     
      據了解,為推進北斗與衛星導航社會化應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14年提出北斗“百城百聯百用”行動計劃,支持打造北斗民族品牌,做好應用示范,引導產業化發展。
     
      作為北斗’百城百聯百用’行動計劃的核心內容,國家北斗精準服務網自2016年以來,已經為全國超過300座城市的各種行業應用提供北斗精準服務,在城市燃氣、城鎮供熱、電力電網、供水排水、智慧交通、智慧養老等多種行業得到了廣泛運用。
     
      其中,作為全國首家采用北斗精準服務網的北京燃氣集團下屬1.8萬余公里天然氣管線,已采用北斗系統進行巡檢,計劃2020年利用北斗系統替代GPS定位系統保障首都燃氣安全。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今年5月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6年,該產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118億元,較2015年增長22%。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達到808億元。預計到2020年還將實現超過4000億元的目標,整個產業將迎來更加旺盛和蓬勃的黃金發展時期。
     
      “北斗+”催生新興產業
     
      隨著北斗特色服務和“北斗+”融合應用水平的提高,催生出一批新興產業,如電動自行車安防、共享單車、城市智慧管線等應用市場已經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比如,共享單車已經成為許多人出門的代步工具。為了讓共享單車精準報告“我在哪里”,許多共享單車都陸續接入了北斗高精度時空定位服務:摩拜單車已全面支持“北斗+GPS+格洛納斯”三模衛星定位;ofo小黃車與北斗導航開展戰略合作,推出了北斗智能鎖;小藍單車利用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實現了米級(精度范圍1米)定位,即使在高架下、樓宇間、樹蔭下等信號遮擋處,定位也不會出現“漂移”。
     
      此外,基于北斗定位系統的手機、手表、智能穿戴、地網終端等應用產品已開始投產,預計于今年10月前后上市,這些北斗終端產品具有比GPS更精準的定位功能,范圍可以精確到2厘米。
     
      “北斗手機可以在沒有手機信號的野外環境中,利用北斗短報文功能實現遠程通信,老人佩戴的北斗手表可與子女手機連接,方便子女遠程監控其心率”,這些電影中的高科技裝備,很快就將出現在百姓的生活中。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精度時空信息應用需求日益迫切,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機器人等未來都需要動態的高精度服務,相信北斗精準服務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將不斷推升新的應用、新的模式和新的業態,為大眾生活帶來更多更顯著的便利,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冉承其說。
     
      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毋庸置疑,目前北斗所提供的服務正進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北斗技術早已跳脫出單一導航技術狹義范疇,成為一項平民化、普通百姓常用的高精尖技術。北斗系統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智能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主線,成為高新科技促進現代信息產業集群發展的領頭羊。
     
      北斗導航系統提供空間信號的性能,跟已經成熟運營幾十年的美國GPS相當,但由于衛星數量總體上不如GPS,所以仍難以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如今美國已經把GPS做到了極致,BDS布局全球很難再走美國的老路。
     
      在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專家曹沖看來,BDS如果緊跟美國,即使最后成功了,也可能會在很多方面難以獲得知識產權的支撐。“中國的北斗正面臨重大的轉折,要想做到跨越式發展,就要提出一套新的體系。”曹沖說。
     
      主推“服務”被認為是一大出路。“我們要走差異化競爭,以泛在高精度的融合應用為抓手,構造‘源、端、云、服務’位置生態鏈。”四川九洲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繼宏表示,目前應以北斗信號覆蓋全球化為契機,著力泛在高精度增強應用,走北斗特色國際化應用道路。走“北斗+”發展之路,站在大數據、智能化時代拐點,只有把BDS的服務做到無縫泛在,做成精準和融合,才可能走出一條特色道路。(本報記者 李爭粉)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沖破壁壘中國光伏轉戰新興市場

      開發并應用更清潔、效率高、可持續的能源是全球能源轉型的大勢所趨,太陽能以其獨特優勢成為首屈一指的新能源,帶動了光伏產業的勃然興起。
      2017-03-22
    • 出海遇寒冬 中國光伏企業瞄準新興市場

      中國光伏產業“出海”的歷史,總是伴隨著“歐美貿易保護主義”的陣痛。最近幾年,全球化的質疑和反對聲音有增無減,逆全球化思潮也隨之頻現,中國光伏產品連續遭遇歐美國家等主要出口市場的“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2017-04-11
    • 數字創意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近日獲悉,“數字創意產業三大重點方向”已被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這是繼2016年12月數字創意產業首次納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之后,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又一...
      2017-04-18
    • 戰略性新興產業平穩擴張 人才及資金瓶頸亟待破解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相關企業正在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涌現。業內專家預計,未來新興產業將走入相對平穩的擴張期,而“大國工匠”型、應用型高端人才仍是企業短板。
      2017-05-0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