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成市場新“賣點” 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加入到專利之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02





      近來格力和美的兩家企業掀起了一場專利之戰,盡管此前也有專利糾紛,但是此次雙方嚴陣以待、全力以赴的架勢以及兩家企業的體量和影響力,使得雙方的這場專利戰爭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曾幾何時,中國企業更多的是被外國企業投訴專利侵權,而如今中國企業內部也開始了自己的專利之爭,企業競爭與相關產業的升級可以說是此次專利戰所具有的另一大重要意義。
     
      專利要能攻能守
     
      縱觀格力、美的之間的專利之戰,作為空調行業的兩大巨頭,雙方展開了你來我往的攻擊:6月19日,格力起訴美的和其銷售公司北京天昂偉業,稱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調侵害其實用新型專利,索賠5000萬元;6月21日,美的空調起訴格力空調侵犯其“軸流風輪”的發明專利,要求格力即刻停止相關侵權行為,并支付侵權賠償金等費用3000萬元;6月26日,美的空調起訴格力空調侵犯其兩項實用新型專利,要求格力停止侵權行為,并合計向格力索賠1000萬元。
     
      與格力、美的兩個大佬專利之爭的聲勢相比,格力同奧克斯的專利糾紛卻沒有引起那么多關注:6月26日,格力方面對外表示,格力指奧克斯今年新品雅典娜系列空調侵犯格力的專利權,請求法院確認奧克斯侵權并判決賠償1.1億元,該訴訟已被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受理。
     
      通過這場由格力挑起的專利戰,有人將其也稱之為輿論戰。在空調甚至是白電領域,行業競爭激烈,專利成為了主要“賣點”之一,格力、美的、海爾均在提及自身企業競爭力的時候著重提及了專利。其中,格力方面表示,截至2016年,累計申請技術專利達270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10000余項,“科研投入不設上限,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近年來科研投入均超過了40億元”。
     
      美的集團方面在年報中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美的集團累計擁有授權專利已達26000余件,其中2016年,美的全集團申請專利13546件,發明專利5562件,“專利獲獎量在國內的企業中首屈一指”。而海爾方面則表示,截至2016年發明專利占比已超過60%,全球專利布局覆蓋到了25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在海外布局發明專利最多的家電企業”。
     
      恰逢夏日酷暑時節,空調正好熱銷,格力試圖以專利戰的形式吸引外界的關注,為競爭對手造成困擾,是一種報復型、騷擾型的競爭舉措。“專利是要有牙齒的,要能進攻。同時專利也是盔甲,可以防守。如果這兩件事情都沒有做到,專利就是一張廢紙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表示。
     
      身處業已成熟的空調產業,專利早已經成為空調廠商的又一個常用競爭武器。此前,格力、美的就曾因專利問題展開了一番論戰。美的與奧克斯之間也曾有過糾紛,2015年,美的以專利侵權為由將奧克斯公司訴至法院。2016年末,廣東高院對這一案件做出終審判決,要求奧克斯公司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美的公司100萬元。
     
      而且不單單是白電,在家電電子行業,專利都已經成為企業間競爭的有力武器之一,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近日,手機行業專利糾紛也頻發,從華為與三星的專利糾紛,到華為在英國遭禁售,再到蘋果與高通的專利戰。在這種背景下,專利已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而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企業商業競爭的策略之一,成為影響游戲結果的一個新的籌碼。
     
      我國企業專利籌碼增加
     
      從最近我國企業的表現來看,其籌碼已經在明顯增加。
     
      我國電子電器企業最初大多起步于模仿國外產品,對各種專利實行“拿來主義”,引發大量的國外企業發起專利訴訟,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此前國外企業對國內企業發起過DVD專利戰、彩電專利戰,其中DVD專利戰的結果是國內企業與國外廠商簽訂條約,按照每臺11美元左右的上繳專利費;索尼、三洋對中國比亞迪公司的手機電池專利戰,松下對海爾的家庭網絡技術專利戰,以及日本和韓國公司用外觀設計專利對長虹發動的專利戰等。據2003年、2004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家電行業的發明專利有97%掌握在了發達國家的企業手中。隨著國內手機企業的崛起,小米等企業也時常被國外企業就專利侵權發起訴訟。
     
      而現在隨著國內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引進人才提高研發實力,企業在專利方面有了一定儲備,尤其是在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的企業。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專利申請受理量達到346.5萬件,同比增長了23.8%,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為133.9萬件,同比增長了21.5%。在2016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中,電子電器類企業包括華為、樂視、中興、OPPO、格力、小米、努比亞等。在專利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專利糾紛也在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總量達到48916件,同比增長了36.5%。其中,專利糾紛辦案20859件(包括專利侵權糾紛辦案20351件),同比增長了42.8%。
     
      不過,現在中國企業于專利面前已更加從容,一方面加強自主研發,一方面加強專利合作與收購,小米正是代表之一。近日曾專利被訴的小米與諾基亞簽署了一份商務合作協議及一份多年有效的專利許可協議,收購部分諾基亞的專利資產。根據協議,諾基亞將提供互聯網服務商以及數據中心所需要的高性能低功耗的網絡基礎設施設備。
     
      小米方面向中國商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小米專利申請量為17597件,2016年為7071件;專利授權量為4043件,其中國際專利為1887件,占比達47%。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企業專利起步較晚,在某些領域與國外的企業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手機電腦等終端顯示領域。“在顯示屏專利上,對于中國未來想要做終端設備的這些企業來說形勢非常嚴峻。這一領域的專利更多集中在國外的專利權人手中,而且已經形成專利池,接下來就要發動專利的戰斗了。”張平提供的數據顯示,對于IPC分類為G02F1/13(基于液晶的,例如單位液晶顯示單元)領域的專利進行檢索會發現,該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的權利人,分別為LG、三星、夏普、索尼、松下、東芝、日立等日韓公司,表明這些公司在此領域中占有的市場份額十分巨大。
     
      張平分析認為,隨著國內不斷有企業加入,再加上SEP(標準必要專利)的因素以及NPE(非專利實施主體或者非實施主體,擁有專利權的主體本身并不實施專利技術)的活躍,國內企業可能將會面臨更為頻繁的專利訴訟。(本報記者薄冬梅)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