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運輸:運價屢創新高 市場趨穩回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08





      上半年市場利好因素均對下半年行情形成支撐,特別是煤炭需求兩個旺季均出現在下半年;近期國家出臺限制進口煤炭政策,市場穩中向好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長期從事大數據分析的億海藍公司數據顯示,在全球船舶檔案中,運營中的干散貨船10472艘,而中國沿海僅萬噸以上散貨船就有1650艘,占比16%。當下分析干散貨海運市場走勢,“全球看中國,中國看沿海,沿海看煤炭”已成為航運人士的共識。由于更多新造船及遠洋船舶加入到內外兼營行列,在融入全球海運市場的同時,沿海航運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特別是近幾年,受煤炭需求大幅波動影響,沿海運價快速傳導到近洋,并向全球擴散,尤其是與沿海關聯程度較大的巴拿馬型和超靈便型散貨船,其影響更加突出。所以在關注分析國際海運市場的同時,更要關注沿海市場的政策、需求及季節性特點,這已成為預測國際干散貨海運市場的風向標。
     
      運價創五年來新高
     
      受益于需求及運力狀況改善,今年上半年,沿海運輸市場走出一波淡季不淡的強勁反彈行情。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沿海煤炭運價指數上半年均值為771,較去年同期回升77%,并創出自2011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主流航線秦滬線均價為31元/噸,最高沖刺至53元/噸,也是近幾年來最高水平。由于運價中包含了燃油價格,今年燃油價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成本大幅下降。與前幾年高油價的成本相比,如今的運價回升,其含金量比以往更高。航運企業在去年打翻身仗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業績又呈現較好水平。經過漫長的低迷,沿海運輸市場終于從低谷走出,但行情的反彈力度超出了市場預期,“幸福來得太突然”。
     
      三大利好疊加發力
     
      需求側超預期增長:受益于國家固定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高位運行,再加上雨水不足,令火力發電量明顯增長,前5個月規模以上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7.2%;水電發電量同比降低4.8%;沿海六大電力耗煤量同比上升15%,直接導致沿海煤炭下水量達2.85億噸,大增15.7%。同時中國進口煤炭11168萬噸,同比上升29.6%。上述數據顯示,上半年煤炭需求強勁直接拉動了沿海運價(以往該時段通常是運輸淡季)。
     
      運力供應側拐頭向下: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沿海干散貨船共計1650艘、5372萬DWT,比2015年年底減少54艘、94萬DWT,降幅為1.8%。新增406萬DWT,其中新建僅30萬DWT,占新增運力7%。而除強制報廢1艘6萬DWT級船外,受市場低迷以及國家鼓勵淘汰老舊運輸船財政補貼的新政影響下,共有490萬DWT干散貨船運力提前退出市場。上述數據顯示,沿海運力總量已拐頭向下,特別是新船下水萎縮明顯。
     
      煤價預期多變令運價大幅波動。煤價助長運價暴漲暴跌,已成為近年影響行情最重大的因素。受益于國家“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政策加快落實,煤炭產量下降,引發煤價持續拉升,從去年6月不到400元/噸漲至今年600多元/噸。從去年夏季直至今年3月,及近期的幾波行情無一不是由煤價引發的,從去年7月開始煤價走勢與運價走勢完全吻合。所以從漲價的邏輯來說,運力供需平衡是基礎,煤價是催化劑,是當今市場運行的基本特點。
     
      短期無憂中長期謹慎
     
      自去年入夏至今,沿海運價震蕩向上,至今已完全擺脫了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低迷行情,沿海市場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接下來怎么走?
     
      煤炭需求剛性支撐。前5個月,火力發電量占到工業發電量的76%,煤炭在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主導地位并未改變,近期占比甚至有所反彈。前幾年,市場對新興能源替代煤炭的進展過于樂觀,其實現實并沒有那么美好。由于機制障礙,一些地方“棄水棄風棄光”時有發生,對煤炭需求形成利好。再加上“十三五”期間中國GDP每年要保持在6.5%以上的水平,對煤炭有剛性需求。短期內煤炭的剛性需求不會很快消失,對沿海運價形成較強的支撐。
     
      運力擴張受到限制。隨著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以及縮減負債表臨近,我國開始對金融“去杠桿”,信貸也逐步收緊,對于前期“運力過剩”的海運行業“扎緊籬笆”,即使在近期航運形勢有所好轉的情況下,仍沒有任何松綁的跡象。再加上央企改革開始從“管資產”轉化為“管資本”,行業“老大”對運力擴張的“沖動”有所顧忌。今年是老舊船舶拆解補貼政策實施的最后一年,相信一些船東會加緊拆解老舊船舶,但主要還是前期“航運危機”的慘痛教訓,船東們對擴張運力持謹慎態度。
     
      央企開啟“煤、電、運”產業鏈,航運“一體化”漸行漸近。近期國資委提出:加快央企深度調整重組步伐,穩妥推進煤電等領域重組。神華與國電重組而成的“中國神電”浮出水面,將對今后沿海運輸產生深遠影響。由于煤炭、電力、運輸歸于“一體化”,形成利益共同體,“自買、自拉、自用,體內運行”,而且重組后企業體量大,減少了對市場的沖擊,將起到“穩定器”作用,市場的大起大落現象將大幅減少,航運市場趨于穩定、健康。
     
      上半年利好因素均對下半年行情形成支撐,市場穩中向好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沿海市場近期無憂。但從長遠來看,一些影響市場發展的因素漸行漸近,國家加快布局“西電東送”;設計運能2億噸煤的蒙華鐵路將在2019年年底建成;老舊船舶淘汰的補貼政策明年終止,在該政策實施的4年間,老舊船舶運力淘汰1512萬DWT,相當于當下運力總規模的1/3,市場的回暖,此政策功不可沒。但明年此政策終止后,船舶拆解速度將可能步入冰點,與此同時,運力的增長速度也會隨之放緩。
     
      經過漫長的“冬天”,航運業已走出底部,逐漸趨穩回升,船東的信心已基本恢復,掌控市場的能力也大幅增強。沿海運輸市場是完全開放的市場,進入門檻低,對資本要求不高,只要有資本加入,運力就能快速擴展。所以對今后市場既不要過分樂觀,也不要過分悲觀,要審時度勢,分析市場,才能把握市場發展的節奏。(陳弋)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