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生態 高新區掀起大眾創新創業熱潮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08





      國家高新區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創業史。
     
      25年來,在創業環境和政策激勵下,一代代有夢想的中國年輕人選擇在國家高新區創新創業,掀起了三次大的科技創業浪潮。
     
      第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大批國有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走出實驗室,積極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新途徑,成為中國科技創業的先驅。柳傳志、王小蘭、王文京為代表的一批創業者在中關村培育了以聯想、時代集團、用友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在深圳開疆擴土……
     
      第二次是2000年左右,互聯網技術與科教興國戰略形成了歷史性交匯,一大批眼光前瞻的知識青年創立了互聯網公司,依靠中國龐大的用戶規模獲得了爆發式增長。李彥宏在中關村創辦了百度、馬云在杭州高新區成立了阿里巴巴、馬化騰在廣州成立了騰訊……
     
      2015年之后,我國正在經歷由政府積極推動和大眾廣泛參與的第三次創業潮,創業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創業產品和服務更加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中關村小米公司的雷軍、深圳高新區大疆科技的汪滔都是這個時代的典型創業代表。這些優秀企業家通過自身努力幫助更多人獲得了發展機會,是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最寶貴財富。
     
      如今的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陣地。
     
      可以說,現在中國年輕人只要想創業,都可以在“家門口”找到對口、合適的創業孵化載體。
     
      高新區成“雙創”重要載體
     
      1987年,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在武漢東湖成立。隨著國家高新區建設的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被當作園區內生發展的基礎條件,凡建設高新區必先發展孵化器。
     
      2009年以后,隨著創新創新生態的改變,在中關村、深圳、武漢、杭州、西安、成都、蘇州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高新區,涌現出創新工場、車庫咖啡、創客空間、天使匯、亞杰商會、聯想之星、創業家等近百家新型孵化器。這些新型孵化器各具特色,產生了新模式、新機制、新服務、新文化,集聚融合各種創新創業要素,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2015年以來,國家提出大力支持發展眾創空間,國家高新區更是一馬當先,成為眾創空間建設的主力,涌現出一大批以創業咖啡、創業苗圃、新型孵化器為代表的眾創空間。
     
      在中關村,眾創空間建設不僅在“一區十六園”遍地開花,還在200多米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形成了“眾創空間集聚區”。
     
      作為全國“雙創”策源地,中關村創業大街自2015年6月成立以來,圍繞“產業創新”“全球創新”,先行先試,探索推動“雙創”向縱深發展,加快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果。3年來,中關村創業大街及入駐機構累計孵化團隊1900個,其中獲得融資743個,融資成功率39%,總融資額91.04億元,其中融資超過1億元的企業40多家,獨角獸企業2家。
     
      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光谷創業咖啡作為以創業交流、創業培訓、天使投資、創新孵化為目標的創新創業平臺,經過4年時間洗禮,如今已是“雙創”界的知名品牌之一,先后被評為首批國家級創新型孵化器、全國小微企業服務示范基地。
     
      此外,天津高新區的創客空間、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創業場、杭州高新區的貝殼社等一大批眾創空間不僅吸引了大批的創業者,更獲得眾多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
     
      如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流奔涌的新時代,國家高新區是“雙創”的前沿陣地,是“雙創”因子最為活躍的地方。截至2016年年底,146家國家高新區的1806萬名從業者中,大專以上學歷占比達54.8%;聚集了1677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598家眾創空間,全國經備案的眾創空間40%在國家高新區內。
     
      創新政策激活“雙創”基因
     
      25年來,國家高新區圍繞創新創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科技和經濟結合、科技和金融融合、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人才聚集、新型創新組織發育、產城融合、國際化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努力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年來,中關村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實施“1+6”“新四條”等系列先行先試政策。開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改革,賦予單位科技成果轉化自主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布局一批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國際前沿技術創新成果。
     
      同時圍繞“人”的解放發展,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中關村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推動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政策文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轉化科技成果。在中關村試點實施簡化“綠卡”辦理程序10項出入境管理改革措施,支持企業引進全球頂尖人才。
     
      此外,中關村積極發揮資本驅動力。推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率先開展建設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試點,推動成立中關村股權交易服務集團(“北京四板”)。引導壯大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規模,率先建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資金。陸續推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改革、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改革等在中關村試點。2016年11月,國家開發銀行與北京中關村重點科創企業北京仁創生態公司簽訂“投資+貸款”合同,并于合同簽署當日實現投資和貸款同步到位,用于該企業科技綠色循環產品設計研發。這標志著全國首單投貸聯動支持科創企業項目正式落地。
     
      今年7月16日,北京首家民營銀行——中關村銀行正式開業。中關村銀行董事長郭洪表示,中關村銀行服務“三創”(即創客、創投、創新型企業),最大特色是科技金融,這是中關村銀行所肩負的重要歷史使命和天然基因決定的。
     
      成都高新區則為了吸引創業者來成都高新區落戶,從不斷加大人才政策供給,到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從全面構建“雙創”服務體系,到大力實施創新引領行動……
     
      據記者了解,成都高新區2016年開始著力實施“雙創大引領”行動,形成了在全國具有領先優勢的科技創新創業政策體系;深入開展“人才大匯聚”行動,實施“菁蓉·高新人才計劃”;在全國率先探索并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制度”改革,重點激勵科研院校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四權改革”;聚焦“產業大智造”,面向全球招大引強,著力培育新千億產業集群,引領區域創新發展。
     
      今年3月20日,西安高新區吹響了“三次創業”集結號,將高舉創新大旗,積極推動五個“雙聯動”——自貿區和自創區雙自聯動、海關監管區和海關監管區以外雙區聯動、科技和金融資源優勢雙翼聯動、線下和線上大廳雙廳聯動,以及招商引資“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聯動。把創新作為高新區的主旋律,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充分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匯聚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
     
      培育新經濟新業態
     
      25年來,國家高新區培育了許多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誕生的四通、方正、聯想、華為、海爾,2000年前后誕生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如今,國家高新區正在大量出現以小米、美團、滴滴等為代表的瞪羚和獨角獸企業,出現很多跨界融合的、爆發式成長的新成果。
     
      以爆發式增長的獨角獸企業為例,根據3月1日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布的《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16年全國131家獨角獸企業的總估值達4876億美元,其中104家獨角獸企業是在高新區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占比79%。北京中關村擁有65家獨角獸企業,是全球除美國硅谷之外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區域。
     
      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表示,在獨角獸企業這個競技場上,排名第一的是美國,有100多家,中國有70家,其他國家都沒有超過10家。這說明,中國的“雙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彎道超車。中關村獨角獸企業數量已經躋身到全球第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在國家高新區,不僅獨角獸企業呈爆發式增長,瞪羚企業也呈現出爆發式成長的趨勢。爆發式成長的瞪羚企業是指成立5年營業收入突破5億元或者成立10年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的企業。爆發式成長的瞪羚企業不再是傳統線性增長模式,而呈現出指數級的爆發式增長。
     
      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今年3月發布的《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有225家瞪羚企業是創業5年內銷售額超過5億元或者創業10年內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這意味著在中國出現了全世界成長最快的爆發式增長。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在處于發展方式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爆發式增長的獨角獸企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向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而國家高新區作為新經濟引領者、雙創示范基地,為科技型企業的成長提供了優良的創新創業生態,成為全國獨角獸企業的主要聚集地。”(本報記者李爭粉)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高新區成獨角獸企業聚集地 引領新經濟爆發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表示,“雙創”的最終目標是要培育更多的創新型高成長企業,實現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當前,中國獨角獸企業的蓬勃發展,正反映出“雙創”取得了可喜成果。
      2017-04-24
    • 先行先試 國家高新區深耕改革開放試驗田

      先行先試 國家高新區深耕改革開放試驗田

      2016年,納入統計的146家國家高新區營業收入預計達2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2015年,納入統計的146家國家高新區共實現營業收入25.37萬億元,“十二五”期間實現年均增長17.4%。
      2017-08-01
    • 人工智能改變未來 高新區大有可為

      人工智能改變未來 高新區大有可為

      從谷歌的阿爾法狗大戰圍棋高手到無人駕駛方興未艾,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當下最火熱的產業之一。作為新一代信息科技的代表,發達國家紛紛開始布局,試圖搶占技術高點和發展先機,而中國也不例外。
      2017-08-15
    • 國家高新區引領創新 讓中國“智造”驚艷世界

        中國第一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列車、全球最先進的高鐵永磁牽引系統、全球首列虛擬軌道列車,國家惟一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這些聚集在株洲高新區的中國智造,實現了三個面...
      2017-08-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