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利好 制度創新 海洋特色小鎮將迎來“美好時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23





      大連將軍石運動休閑小鎮、即墨海洋溫泉小鎮、東營黃河口濱海旅游小鎮、普陀沈家門漁港小鎮、定海遠洋漁業小鎮……從遼寧大連到廣西北海,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一個個海洋特色小鎮點綴其間。
     
      伴隨著海洋經濟的興起,海洋特色小鎮將成為特色小鎮建設中獨具一格的新藍海。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政策利好海洋特色小鎮
     
      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接近6.5萬億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長了65.5%;新興海洋產業保持較快發展,年均增速達到19%。海洋服務業增長勢頭明顯,濱海旅游業年均增速達15.4%,郵輪游艇等旅游業態快速發展,涉海金融服務業快速起步。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兩部門下發了《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該《規劃》中,著重提出依托“智慧海洋”工程,以創新推動海洋新產業、新業態的形成。推進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水利用產業、海洋旅游業、涉海金融服務業發展,積極培育海洋文化創意產業。
     
      “中國具有個性的城市和沿海城市都太少了。例如山東沿海城市密度,僅及歐洲地中海北岸的二十分之一。”知名城鎮化研究專家、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李津逵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中指出,海洋文明其實是航海文明,海洋文明的發展就是航海網絡的擴大,從世界的城市發展史看,好的城市具備以市場為主導、擁有自主權、產業多樣化、創新動力強勁、宜居等要素。
     
      “我國的城市創新氛圍太少、緊湊空間太少、產業多樣化太少;有實無名的城市太多、人為打造的城市太多。一些城市存在有觀念陳舊、效率低下等弊端。”李津逵說。
     
      發展海洋強國,中國沿海城市、海洋特色小鎮亟待創新。
     
      制度創新給海島“松綁”
     
      可喜的是,在兩部門的《規劃》中,對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沿海城市和特色小鎮發展上有若干可圈可點的制度創新。
     
      比如,為了解決沿海海島淡水缺乏這一瓶頸性問題,《規劃》指出,將探索在天津、青島、舟山等一批沿海缺水城市和海島,統籌規劃、建設、管理海水淡化供給的市政配套設施,制定海水淡化水入網水價政府補貼政策。
     
      同樣,在用海、用島,合理開發海島政策上亦有推動。《規劃》提出,將建立健全海域和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市場化配置及流轉管理制度,完善海域和海島使用金制度。推進海域使用權和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招拍掛,支持開展無居民海島保護開發試點,探索無居民海島開發模式。
     
      以上海島利用制度的“松綁”,將直接為未來沿海海洋特色小鎮的打造提供無限想象空間。海洋、海島特色小鎮的居民將有望成為名副其實的“島主”。
     
      在財政政策上,《規劃》鼓勵給予海洋裝備制造、海水淡化和海洋能發電等給予企業補貼、免減稅;鼓勵金融機構探索發展以海域使用權等為抵(質)押擔保的涉海融資產品,探索發展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節能環保等新興融資租賃市場。
     
      據了解,日前,興業銀行與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等單位已簽署協議,設立規模達100億元的海洋經濟建設專項產業基金,為福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持。據介紹,此次專項基金首期募集20億元,主要用于投資福建漁港經濟區、漁業特色小鎮、海洋工程裝備等項目。
     
      沿海省份規劃上明確支持
     
      “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也將推進海洋經濟、海洋特色小鎮的發展。目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沿海一線的海洋、海島特色小鎮已經層出不窮。
     
      在去年第一批127個國家級特色小鎮中,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南康鎮依托鐵山港工業區的區位優勢,提出了建設濱海宜居小鎮;山東濰坊市壽光市羊口鎮便是以鹽業轉型升級,發展海洋精細化工為主的特色小鎮。
     
      廣東省在打造“9+n”特色小鎮新形態中,提出了海洋特色產業小鎮概念;在浙江省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中,舟山市定海遠洋漁業小鎮、沈家門漁港小鎮等海洋小鎮名列其中;山東省政府公布的山東省60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中,東營墾利區黃河口濱海旅游小鎮、利津縣陳莊荻花小鎮、煙臺海陽市辛安海織小鎮、威海榮成市人和靖海漁港小鎮、乳山市海陽濱海養生小鎮等均有海洋特色小鎮。
     
      在福建沿海城市,廈門澳頭漁港特色小鎮、連江馬鼻鎮漁業特色小鎮、惠安輞川濱海觀光特色小鎮也在擬建設之中。
     
      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中,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陳鋒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政策機遇將使得沿海各省份特色小鎮發展有政策、市場的疊加優勢。
     
      在江蘇,從省級層面的《江蘇省“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到《鹽城市“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等地市級規劃中,均提出培育、建成一批涉海園區、臨海特色小鎮。
     
      威海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沿海節點城市,《威海市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2016—2025)》中也提出,將著力打造一批海洋特色產業園區、海洋特色小鎮。(本報記者 范穎華)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多方協同推進,我國海洋產業集聚發展格局初步顯現

      多方協同推進,我國海洋產業集聚發展格局初步顯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和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的引領下,國務院涉海各部門、地方各級海洋經濟管理部門、各涉海行業協會和商會等社會力量,多方聯動協同推進,海洋產業集聚發展的格局初步顯現
      2017-09-27
    • 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緩中趨穩

      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緩中趨穩

      2016年,我國海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緩中趨穩。初步核算,全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70507億元,比上年增長6 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 5%,與上年基本持平,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01-10
    • 2020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預期達到10萬億元

      2020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預期達到10萬億元

      21日,全國海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重點總結十八大以來的海洋工作,分析把握新形勢新要求,謀劃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海洋工作的總體思路,預期2020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0萬億元,同時具體部署2018年重點工作。
      2018-01-25
    • 多地加速優化海洋經濟產業結構 有望成為新的增長極

      多地加速優化海洋經濟產業結構 有望成為新的增長極

      在中國海洋產業繼續保持穩步發展的同時,多個東部地區正在加速部署優化產業結構,將圍繞海洋高端智能裝備、海洋新能源等先進制造業打造新增長點。
      2018-03-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