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乘無人駕駛車輛駛入北京五環一事引起熱議。這顯示了百度涉足人工智能和汽車領域的野心。據零壹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共有13家汽車金融平臺獲得風險融資,融資總額達128億元。而這背后不乏BAT身影。
2013年以來,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爆發式增長,汽車金融的互聯網演變加速,以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以及包含P2P平臺和眾籌平臺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汽車電商等,紛紛試水汽車金融,汽車互聯網金融迎來風口。據悉,現階段汽車金融主要分為二手車金融、新車金融、融資租賃、車抵貸、車險等細分領域,有數據顯示2017年汽車金融的總估值有望達到1278億元。
不可否認的是,這千億元的汽車金融市場,正在攪動互聯網巨頭等各路市場參與方的“春心”。
互聯網巨頭開疆拓土
如今的汽車金融領域還沒有出現一家“獨角獸”企業。根據資料顯示,中國汽車金融的滲透率只有20%左右,相對于美國60%以上的滲透率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阿里巴巴是在2015年就實現多途徑布局汽車金融。2015年3月,阿里與上汽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各出資5億元設立總額約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4月,成立阿里汽車事業部;7月,阿里汽車事業部還宣布聯手螞蟻小貸和眾多汽車廠商推出“車秒貸”。
今年5月25日,螞蟻金服宣布向保險行業開放首個“車險分”,以螞蟻金服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據建模等方面的技術,為保險公司更準確識別客戶風險、更合理定價、更高效服務消費者提供依據。
騰訊在汽車金融領域布局始于2013年,那一年騰訊聯合君聯資本等投資了B2B平臺優信拍。2015年1月,騰訊和京東以現金和獨家資源的形式對易車網投資約13億美元,并向易車旗下專注于汽車金融互聯網平臺的子公司易鑫資本注資2.5億美元;8月,騰訊投資C2C平臺人人車;9月,騰訊聯合易車網等共同投資C2B平臺天天拍車。至此,騰訊完成了在新車電商及二手車電商C2B、C2C、B2B主要細分領域的完整布局。
百度則是借助流量入口優勢,在其網站上推出了汽車頻道,提供二手車搜索、估價賣車、貸款買車、車險等信息聚合服務。同時,百度還投資了優步、天天用車、51用車、優信二手車等公司。
除此之外,樂視在汽車金融方面布局也是大手筆。2016年6月,廣汽集團、樂視控股、眾誠保險共同投資的大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8月,樂視就與浙江省政府召開戰略合作發布會,宣布雙方在樂視超級汽車生態體驗園區、智能汽車產業基金、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互聯網企業在數據積累、用戶體驗、交易支付等環節的持續創新,給汽車金融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業內人士認為:“巨頭們也并非一帆風順,樂視的現狀則是最好的證明,在其公司整體疲軟的情況下,對于汽車金融恐難有作為。”
汽車金融進入深水區
零壹財經分析師認為:“近兩年互聯網巨頭布局汽車金融的熱情空前高漲,隨著各路巨頭紛紛涌入,行業競爭加劇,并購整合也愈演愈烈,同時,一些問題也開始暴露。2017年,互聯網巨頭布局汽車金融將進入深水區。”
巨頭布局匯出一片藍海,但其背后卻有無數暗礁難測。
有業內人士認為:“像二手車估價難、線下模式資本過重、二抵公司騙車騙貸、資金成本等問題,都是每個汽車金融新玩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與此同時,這個行業最大的痛,來自騙車騙貸和車輛的二次抵押。
據悉,汽車金融行業內部信息并不透明,市場缺乏健全的信用體系,造成企業無法有效的規避重復抵押、騙貸等欺詐行為。
另外,當下汽車金融的細分領域“汽車融資租賃”已引發業內分歧。汽車融資租賃的模式為,客戶可對滿意的汽車進行租賃,并按月支付租金,合同期滿后,汽車金融公司再將該車輛過戶給客戶,由此實現由汽車使用權到所有權的轉化。在整個汽車金融產業鏈中,汽車融資租賃憑借融物實現融資的特性、更為靈活的業務模式,以及高額的利潤回報,受到越來越多汽車行業從業者與廣大客戶的青睞。
然而從業者的盲目逐利讓這個領域背后又誕生了許多黑色鏈條,其中很多融資租賃公司為了業績,甚至打出一成首付甚至零首付的口號,讓騙車者不斷涌現。如此看來,無論是風控的深入,還是頻生的欺詐亂象,都預示了汽車金融走向成熟發展的道路恐怕還要經歷漫長的跋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市場足夠大,整個市場仍然在快速增長。(李冰)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