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特色小鎮58.8%受訪者希望避免盲目拆除老舊建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31





      不久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276個特色小鎮上榜。近幾年,特色小鎮在不斷地成長發展,但在建設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3名受訪者的一項調查顯示,82.7%的受訪者看好特色小鎮的發展。58.8%的受訪者認為特色小鎮建設要避免盲目拆除老舊建筑。受訪者建議特色小鎮建設需加強民俗文化傳承(61.7%)、原有格局風貌保護(53.8%)和自然環境保護(52.0%)。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受訪者中,90后占25.2%,80后占52.1%,70后占16.1%,60后占4.92%。
     
      55.2%受訪者認為特色小鎮應走文化路線
     
      在北京從事物流工作的申雨濛去過許多小鎮,她認為小鎮可以帶來一種不一樣的體驗。“這兩年我國在建設特色小鎮,其中有不少在發展旅游業。有機會我肯定會去這些地方看一看”。
     
      調查中,90.6%的受訪者會去特色小鎮,82.7%的受訪者看好特色小鎮的發展。
     
      “特色小鎮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比如有些小鎮將當地文化和現代娛樂業相結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北京某高校大學生雷臻蔚說。
     
      90后王慧是北京某小學教師,她認為建設特色小鎮能夠拉動當地經濟,給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建設特色小鎮,67.8%的受訪者認為可以提供休閑旅游的新去處,52.0%的受訪者認為能夠構建宜居的生活環境。其他好處還有:改善當地人的生活品質(48.6%)、帶來新的就業平臺和機會(47.4%)、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34.1%)、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32.1%)和帶動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發展(31.3%)等。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田寶江介紹,去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其中對建設特色小鎮的目的和意義有明確的表述。“通過建設特色小鎮,探索我國小城鎮建設的發展道路,促進經濟轉型和升級,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另外,發展特色小鎮也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平臺,有利于大中城市和小城市的協調發展”。
     
      王慧覺得特色小鎮建設應該以文化為主,“商業街哪里都有,沒必要非去小鎮里的”。
     
      “適當商業化,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也無可厚非。”雷臻蔚認為,應結合當地情況設立發展目標。
     
      調查顯示,55.2%的受訪者認為特色小鎮應該走文化路線,17.1%的受訪者認為應走商業路線,27.7%的受訪者覺得無所謂,有特色就好。
     
      田寶江介紹,特色小鎮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依托行政區劃上的建制鎮,借助原有產業、地理文化特色發展起來的特色小鎮。另一種不是行政意義上的鎮,而是在面積1~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結合特色產業、環境要素,創造出的將產業、城鎮和人口結合在一起的區域。“一般而言,在原有小鎮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色小鎮,往往是將傳統產業和新興技術集成起來發展。比如,浙江濮院的毛衫小鎮,在已有的紡織產業基礎上,結合了新的設計、創意,還吸引了范思哲的一些設計師在那里設立工作室”。
     
      58.8%受訪者認為建設特色小鎮要避免盲目拆除老舊建筑
     
      田寶江指出,目前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也出現了一哄而上、簡單復制等不好的苗頭。“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一個地方成功了,別的地方都照搬照抄。比如陜西的袁家村、馬嵬驛等,依靠地方特色小吃和地方文化發展起來了,后來僅陜西省就出現了100多個定位差不多的小鎮,由于簡單復制,缺乏獨特吸引力,使得后來這些小鎮大多面臨游客稀少、經營困難的局面。盲目上馬,相應的交通、服務等配套設施跟不上,也會導致小鎮的承載力差”。
     
      “另外,一些小鎮的建設定位不明晰。在第一批127個特色小鎮中,有64個是旅游小鎮,占了總數的一半以上。但是特色小鎮核心在產業,適宜旅游的小鎮并不一定適宜居住,兩者的經營模式是不同的。一個小鎮不能覆蓋旅游、產業、創業、居住等多個功能。還有就是,有些小鎮火了以后,變相形成了房地產業,這和小鎮的建設初衷是相違背的。”田寶江說。
     
      王慧認為,特色小鎮建設要以保護發展文化傳統為核心。“要保護原始建筑風貌,不應該以維護翻修的名義,將老建筑拆除重建,這樣雖然建筑風格沒變,但已經沒有了歷史感”。
     
      調查中,58.8%的受訪者指出特色小鎮建設要避免盲目拆除老舊建筑,51.4%的受訪者認為要避免貪求建設速度、忽視質量,50.8%的受訪者認為要避免千篇一律、沒有地方特色。此外還需要避免:追求高樓大廈、忽視自然風光(41.6%),照搬外來文化和國外的建筑風格(36.9%),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過度商業化(32.8%)和過于標新立異、建筑風格怪異(27.6%)等。
     
      在雷臻蔚看來,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加強當地居民生活和旅游開發的聯系,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田寶江說,特色小鎮在建設中要結合自身的產業、自然、文化特色,挖掘最有競爭力的一面。“明晰定位和主導產業,不能追求小而全,而是要追求小而精、小而美”。
     
      調查中,61.7%的受訪者認為建設特色小鎮需要加強民俗文化的傳承,53.8%的受訪者認為保留原有格局風貌很重要,52.0%的受訪者認為應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其他需要注重的方面還有:整體調研和建設規劃(50.9%),交通食宿等配套設施建設(41.7%),多種資源的綜合利用(31.8%)和旅游景區的對外宣傳和推廣(20.1%)。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有兩批共計403個特色小鎮。田寶江認為成功的特色小鎮一般有三種建設模式:“第一種是和最新科技發展相結合形成的小鎮,比如杭州的夢想小鎮、云棲小鎮,是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結合在一起發展起來的。第二種是和新興制造業相結合、促進轉型升級的小鎮,比如鎮江的航空小鎮。第三種是和當地經典的傳統產業相結合的小鎮,如上青瓷小鎮、長泰古琴小鎮。這些比較成功的特色小鎮都將當地特有的資源和產業,與新的科技成果緊密結合,形成了新的吸引力”。

     


      轉自:中國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紡織業突圍新路:借力特色小鎮實現轉型升級

      當前,紡織行業正處于重要的發展轉折時期,呈現出總量增速明顯放緩、結構調整逐步深化、運行質效穩中趨好、轉型升級依然緊迫四大特征。在這樣的背景下,紡織企業紛紛抱團取暖,借力特色小鎮和“智能制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
      2017-04-21
    • “一帶一路”特色小鎮正興起 將現燎原之勢

      特色小鎮是從地方實踐成功之后再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是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需要和經濟發展規律的,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惠合作,把我國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融入進去,必定能實現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社...
      2017-06-21
    • 政策利好 制度創新 海洋特色小鎮將迎來“美好時代”

      政策利好 制度創新 海洋特色小鎮將迎來“美好時代”

      大連將軍石運動休閑小鎮、即墨海洋溫泉小鎮、東營黃河口濱海旅游小鎮、普陀沈家門漁港小鎮、定海遠洋漁業小鎮……從遼寧大連到廣西北海,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一個個海洋特色小鎮點綴其間。
      2017-08-23
    • 建材產業搭載"特色小鎮"建設東風將一路利好

      特色小鎮建設,無疑為多年產能過剩的建材行業提供了一個消化產能、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良機。值得注意的是,建材行業中的建筑防水、鋼結構等細分行業,也將在轉型升級中存在著大商機。
      2017-09-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