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次發布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綜合發展指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通過構建由全國、分地區、三個細分行業組成的發展指數體系,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進行了全面評價。其中,細分行業發展指數與全國和分地區指數評價體系基本保持一致,針對行業特點進行具體指標微調,形成軟件產品開發、信息技術服務和嵌入式系統軟件三個細分行業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報告顯示,軟件產品開發行業發展水平呈現加速提升發展態勢,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發展水平高位波動,嵌入式系統軟件行業發展水平提升相對平緩。
資料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圖片來源:互聯網)
軟件產品開發行業發展水平加速提升
2016年,我國軟件產品開發行業綜合發展指數得分137.0,比2015年提高22.1分,同比增長19.2%,增幅比2015年擴大7.7個百分點。其中,行業在規模效益和成長創新兩個方面提升最快。
收入增長放緩,效益水平顯著提升。2016年軟件產品開發行業實現收入1.5萬億元,同比增長10.0%,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比全行業增速低2.6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15.1%,比2015年大幅增長3.8個百分點,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4.7個百分點,為近五年來最高水平。
聚焦國內市場,推動智能制造向更高水平邁進。工業軟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國內工業軟件企業立足本土化服務優勢,深入用戶需求,積極開拓市場,有力推動我國智能制造向更高水平邁進。2016年,軟件行業智能制造支撐能力同比增長38.8%,比2015年提高8.4個百分點。
移動互聯網應用快速崛起,新產品新業態迅猛發展。2016年,軟件產品開發行業新業態發展指數得分260.7分,同比增長54.7%,大幅高于成長創新指數30.5個百分點。主要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催生了新產品新業態的發展,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移動APP呈快速增長態勢。當前移動應用數量眾多,功能各異,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2016年我國移動APP收入同比增長52.1%。
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呈現高位波動
2016年,我國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綜合發展指數得分141.7,比2015年提高13.9分,同比增長10.9%,增幅與2015年相比略有收窄。其中,行業在服務支撐方面提升明顯,規模效益、成長創新指數增速放緩或下滑,主要表現在:
收入穩步增長,效益水平有所下滑。2016年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實現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17.5%,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比全行業增速高4.9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8.5%,比2015年下降1.1個百分點,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
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增多,安全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在信息安全形勢日益嚴峻背景下,專業的信息安全系統建設與運維服務需求迅速增長,信息安全服務也演化為多技術、多產品、多功能的融合,多層次、全方位、全網絡的立體監測和綜合防御趨勢不斷加強,以滿足復雜的信息安全需求。隨著虛擬化及云服務理念的滲透,信息安全盈利模式由軟硬件產品向服務轉移,加速了安全領域服務化趨勢。2016年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安全支撐指數為160.9分,比2015年提高40.9分,同比增長34.1%。
研發投入下滑明顯,影響創新能力提升。2016年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成長創新指數為138.5分,增速同比下滑4.5個百分點。2016年信息技術服務業研發投入1810.9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比2015年下降45.2個百分點,成為影響行業成長創新指數增長的主要原因。
嵌入式系統軟件行業提升相對平緩
2016年,我國嵌入式系統軟件行業綜合發展指數得分116.5,比2015年提高3.1分,同比增長2.7%,指數增速與軟件產品開發行業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比相對平緩。其中,行業在成長創新方面平穩增長,主要表現在:
研發投入強度穩步提升。2016年,嵌入式系統軟件行業研發投入強度6.0%,高于去年同期0.3個百分點,高于2014年1.2個百分點,反映在創新能力指標上,2016年得分124.1,高于綜合指數6.0分,有力支撐了嵌入式系統軟件行業綜合指數增長。
大企業實力不斷增強。2016年發布的第15屆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中,嵌入式系統軟件企業收入2421億元,同比增長18.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3個百分點。前百家企業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占全部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的比重也進一步提高,2016年達34.0%,比2015年提高4.7個百分點,行業集中水平高于軟件產品行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16年,大企業培育指數為109.7分,同比增長16.0%。
從各細分行業總指數增長速度看,軟件產品行業綜合水平提高最快,指數增速為19.2%,高于全行業8.1個百分點。從四個分項指數看,軟件產品行業在規模效益和成長創新兩個方面提升最快,指數增速分別為19.6%和24.2%;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在服務支撐和發展環境兩個方面提升最快,指數增速分別為38.7%和2.5%。(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