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下 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模式面臨新挑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21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西部地區在吸引和利用外資、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很多新的挑戰。
     
      一是利用外資面臨“低端產業不想要、高端產業難引進”難題。鄭州經濟開發區商務局負責人說,在經濟轉型升級大背景下,對引進外資的需求從中低端產業逐步轉向高端產業,但引進國外高科技企業很困難,特別是面臨外國政府方面的阻力。例如,該開發區曾積極引進一家美資汽車電池公司,但其因美國商務部門阻止而最終沒能落地。又如,鄭州一家企業近期正在收購德國博世電機的起動機與發電機業務,由于牽涉高新技術轉讓,此項交易不僅需要經過德國政府的安全審查,還需要經過歐盟反壟斷及其他相關部門審核,困難重重。
     
      二是中西部地區招商引資模式轉型面臨瓶頸。改革開放初期,東南沿海地區依靠土地、稅收等特殊優惠政策吸引外資流入,而2014年11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國發〔2014〕62號)從政策層面終結了這種舊的招商引資模式。地方外資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普遍表示,按照內外資一視同仁原則,地方政府目前很難再為外資企業提供土地和稅收等特殊優惠政策,只能轉向改善營商環境來吸引外資。但與東南沿海地區相比,部分中西部省區在投資硬環境和軟環境上普遍較為落后,而且前者在優化投資環境方面邁出的步伐更快,這種轉向改善營商環境的招商引資新模式短期內很難增強中西部省區對外資的吸引力。
     
      三是外資企業審批制改革后,事中事后監管有待完善。地方外資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資企業設立由審批改備案后,總體上地方相關部門對外資企業的管理和服務有所弱化:一是難以掌握外資企業真實信息,目前未強制要求外資企業填報股份情況、實際控制人等信息,這可能會為今后了解外資企業實際滲透狀況、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留下隱患;二是與外資企業的常態化聯系減少,以前可以通過年檢、審批等方式接觸外資企業,審批制改革后與外資企業的聯系少了,也很難掌握其活動情況與意見訴求。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