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積極鼓勵引導外資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增加投資。但目前部分中西部省區在利用外資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
一是吸引和利用外資平臺不足。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工業園區是利用外資的重要平臺。調研中,河南、新疆兩地都反映,由于兩省區利用外資起步較晚,其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數量遠遠少于沿海發達地區,這成為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一大瓶頸。河南省商務廳外商投資促進處負責人表示,河南利用外資的增量項目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但河南目前只有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利用外資的規模。其他中西部省區如青海、貴州都只有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二是現有利用外資平臺發展受制約。地方外資管理部門和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園區雖然已經得到一些政策傾斜,但總體上仍然面臨一些發展難題。首先,部分園區基礎設施滯后于發展需求,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面臨資金短缺難題;其次,部分園區發展飽和但仍有產業集聚優勢,亟待破解土地制約;再次,有關部門目前對園區一些考核指標更適用于考核沿海地區的園區發展,如單位工業用地產出指標,而對處于發展階段的中西部地區園區的實際情況考慮不夠,特別是很難衡量近年來興起的占地面積較大的國際物流園區的發展。
三是利用外資的促進體系比較薄弱。目前,中西部地區外資企業的數量和比例遠遠落后于同類工業園區,例如,青海某國家級開發區現有外資企業16家,僅占開發區工業企業數量的3.7%。除了硬件環境存在劣勢外,部分中西部省區在利用外資的促進體系建設上與東南沿海地區相比仍有不足,如新疆等省區還沒有專門的外商投資促進機構。同時,在鼓勵外資向中西部轉移的背景下,目前缺乏支持中西部外商投資促進的專項資金安排。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