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政策推動下,中國養老器械產業的春天已經到來。2016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把養老器械及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日前,民政部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是世界上養老器械及康復輔助器具需求人數最多、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發展養老器械產業有利于引導激發新消費、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同時,有利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殘疾人康復服務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政策利好 市場前景廣闊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有2.31億老年人,其中2500萬半失能老人、1500萬全失能老人,約有6000萬其他慢性疾病老人,而臨時需要康復輔助器具的傷病患者每年約2000萬人。
談到康復輔助器具的市場需求,康復輔具專家、安莫思(北京)市場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健榮說,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床位總數730萬張,而實際需求為1500萬張床位。養老服務業發展面臨著總量供給不足、供給結構失衡等問題,急需要大量的護理床、康復設備、護理用品用具、自助生活康復輔助器具等相關康復輔助器具。
記者發現,近年來我國康復行業扶持政策不斷加碼:2016年10月23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產值目標為7000億元,明確從政策扶植、資金支持、消費補貼體制建設等各個角度,發展產業與服務、科技研發、人才培養;2017年1月17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部門溝通協作,細化職責任務分工,督促指導跟蹤落實情況;2017年8月底前,各省、市、自治區及地級市政府紛紛出臺關于加快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工作部署意見;2017年9月11日,六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工作方案》,決定組織開展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
利好政策的出臺,加速了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發展。據葉健榮介紹,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出現井噴態勢,目前約有400多家康復輔助器具企業,生產和銷售約2500余種康復輔助器具,但是年生產和銷售總額約為500億元產值過億企業不足10家。
企業加快布局 人才缺口成最大瓶頸
養老產業的興起,進一步催熱了養老器械產業。在可穿戴監護設備、老年護理器械、健康養老數據管理與服務系統等細分領域,出現不少領軍企業。
在日前舉辦的“首屆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雙創科技周”展會上,記者看到,在天津市慈濟康復器材廠、慈濟醫療器械商貿有限公司的展臺上,不少人在試用各式各樣的老年人生活輔助器具。公司總經理張克霞告訴記者,公司現已研發生產了水療康復設備系列、老年人生活輔助器具系列、老年人肌力康復訓練系列等18大系列,共生產500余種康復器械,除了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外,還遠銷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
廣州科安康復專用設備有限公司、東莞市科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潮華則對自己公司產品的技術優勢如數家珍,他說,10多年來,公司已研發出數百種物理治療(PT)、作業治療(OT)、認知訓練(ST)和個人護理治療等康復醫療產品,并代理國內外眾多知名品牌的康復醫療儀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自下而上的康復設備供應鏈。目前,公司研發出數十種康復類產品,并取得5項專利。而總結公司的技術優勢,劉潮華表示,這些都源于公司與廣州中山大學康復醫學系、北京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系以及廣東省內的各大醫院康復醫學科建立了長期合作以及與國內外許多知名康復專家組成的技術聯盟。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我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種類日益豐富,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服務質量穩步提升,但仍存在產業體系不健全、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市場秩序不規范等問題。
而人才缺口已成為制約康復輔具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葉健榮表示,根據他們團隊調查出來的數據顯示,康復醫生缺口達到400萬人,養老護理師的缺口達到1100萬人。(記者 朱晨輝)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