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5億美元!這是一個超過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GDP規模的數字,也是11月9日中國與美國一天內簽下的經貿合同的金額。
(圖片來源:互聯網)
中美2535億美元經貿大單涉及能源、航空、化工、農業等領域,創造了世界經貿合作的奇跡,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雖然中美未來經貿關系存在不確定性,但合作仍然將是主色調。2535億美元經貿大單中的大部分內容與航運業密切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經貿大單對航運業而言是“成色相當高”的好消息,其中涉及的能源、農業等合約或將改變未來相關細分航運市場的格局。
合作與開放:航運的“定心丸”
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兩國之間每年的經貿金額巨大,其經貿關系直接影響全球航運業的興衰。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16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達5785.9億美元,其中,海運貿易總額為3634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國。兩國休戚相關,經貿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是全球航運業最為關切的“晴雨表”。
近年來,中美兩國由于商品貿易逆差巨大等原因導致貿易摩擦不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斷抬頭,到今年年初特朗普上臺時達到高潮。這引發包括全球航運業在內的許多涉及國際貿易行業的擔憂。若中美爆發貿易戰,必將重創中美海運貿易,尤其是集裝箱和散貨貿易。
此次的2535億美元中美經貿大單猶如一道耀眼的陽光,沖破了這一陰霾,讓歷盡艱辛逐步進入復蘇周期的全球航運業有了更多底氣。
2535億美元經貿大單包括中國企業投資430億美元在阿拉斯加州開發液化天然氣(LNG),并向中國提供清潔能源;中國兩年內再進口1200萬噸美國大豆,金額為50億美元;中國企業向西弗吉尼亞州的頁巖氣、電力和化工生產項目投資837億美元;中國企業京東集團未來3年在美國采購價值20億美元的農產品等。毫無疑問,這些項目的完成必須有航運業的深度參與,對航運業來說是重大利好。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說反貿易自由化已偃旗息鼓還為時過早,但2535億美元經貿大單無疑將推動中美經貿進入較為穩定的時期。縮小貿易逆差是美國最大的訴求,預計未來兩國將著力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而相關的貨物貿易將為航運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美能源合作:改變能源海運格局?
2535億美元經貿大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大能源項目,一個投資430億美元,另一個投資837億美元,總額超過1400億美元,占比超過50%。這兩大項目簽約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擴大美國對中國的產品出口是減少中美之間貿易逆差最好的方法,而美國出口產品首先是高科技產品,其次是能源類產品,由于美國對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實行嚴格管制,因此只有后一選項更為現實。第二,這是我國能源來源與能源構成多樣化的需要,也是我國未來能源向綠色環保方向發展的需要。第三,中國能源企業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參與上游開發,進行天然氣及LNG產業布局。
目前,我國從海外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主要有海運、管道運輸兩種方式,其中海運占據主導。
2016年,我國LNG進口量排名前五的國家為澳大利亞、卡塔爾、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業內專家認為,我國從中東、非洲進口的油氣運輸嚴重依賴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運輸通道單一。我國加大對美國LNG的進口,對于我國的能源安全與多樣化、運輸通道的多元化都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實,隨著美國油氣出口的增長和新巴拿馬運河的通航,全球油氣貿易運輸線路已經在悄然調整,中國東部海港完全可以憑借有競爭力的運輸成本接受來自美國的油氣。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同時也是第三大LNG進口國。根據國務院今年發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至2030年,我國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應達到15%,這勢必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而美國能源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顯示,美國的天然氣儲量高達78萬億立方米,遠遠超過此前世界第一天然氣儲量大國俄羅斯的47.57萬億立方米。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中美兩國在包括LNG、液化石油氣(LPG)等在內的能源合作方面或將進一步深入并擴大規模,屆時,在擴建后的巴拿馬運河上會見到更多運輸美國出口中國LNG和LPG的大型LNG船、LPG船。在自美國到我國遠距離LNG運輸比例增大的情況下,我國國內航運企業承運進口LNG就顯得更加重要。(記者 江南)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