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規提高行業標準 光伏制造向中高端邁進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28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8年本)》,進一步提高光伏制造行業標準和門檻,并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項目。
    guangfuzhizao
    (圖片來源:互聯網)
      業內專家表示,新版《規范條件》在生產規模、工藝技術等方面,對光伏制造行業提出全面的要求,進一步提升行業準入門檻,加強行業管理,引導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促進我國光伏制造行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嚴控單純擴大產能項目
     
      《規范條件》提出,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其他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專家認為,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撐下,光伏企業爭相擴張,我國光伏產業經歷了新一輪快速增長,產能過剩的風險引發業內關注。發布新版《規范條件》,是為有效防范新一輪產能過剩情況的發生。
     
      近年來,我國光伏制造業持續高速成長。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發布的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顯示,2017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24.2萬噸,同比增長24.7%;硅片產量達87吉瓦,同比增長34.3%;電池片產量達68吉瓦,同比增長33.3%;組件產量達76吉瓦,同比增長31.7%。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繼續保持全球首位。
     
      伴隨著光伏制造業高速增長的同時,風險也在聚集。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張平表示,國家產業政策在光伏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搶占市場,從政策中獲得發展紅利,我國光伏制造行業存在市場無序競爭、盲目擴張等問題,隨著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增速減緩,貿易壁壘與障礙增多,產品出口阻力增大,光伏產業發展面臨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的風險。”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有些擔憂地說,一方面,中小企業開始恢復生產,繼續投資光伏產業;另一方面,行業骨干企業憑借規模優勢,紛紛擴大產能,使行業面臨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市場環境風險。
     
      王勃華認為,2018年產能持續釋放,市場供需壓力加大。“從供給側來看,各環節新增及技改產能逐步釋放;從需求側來看,國際國內新增市場規模增速將會放緩。這會導致我國光伏市場供需失衡,上下游各環節產品價格將進一步下探,企業將會承受較大壓力。”
     
      此外,受貿易保護影響,我國光伏產品“走出去”前景不容樂觀。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快速,已經成為部分國家貿易保護所針對的主要產品,如近期美國宣布對進口光伏產品采取為期四年的全球保障措施(“201調查”),貿易摩擦頻發在阻礙我國光伏“走出去”的同時,也會增加產能過剩的風險。因此,新版《規范條件》嚴控擴大產能的項目。
     
      提高技術指標
     
      雖然我國光伏制造行業在政策利好下取得長足發展,但是產品結構相對單一,以晶體硅電池為主,且主要集中在常規電池環節,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差距。同時,在光伏高端電池工藝及裝備、材料方面仍有技術不足,黑硅、PERC、N型技術等關鍵設備仍依賴進口。專家認為,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光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升工藝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規范條件》的修訂恰恰體現這一點。
     
      據了解,相對于老版本,新版《規范條件》對現有光伏制造企業及項目產品則應滿足一系列技術指標要求,其中多晶硅電池和單晶硅電池的最低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8%和19.5%;硅基、銅銦鎵硒(CIGS)、碲化鎘(CdTe)及其他薄膜電池組件的最低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8%、13%、12%、10%。
     
      同時,《規范條件》要求新建和改擴建企業及項目產品的多晶硅電池和單晶硅電池的最低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9%和21%。這兩個指標分別提高0.5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
     
      “技術創新是行業發展的基石。”王勃華表示,新版《規范條件》通過提高關鍵光伏產品的指標,支持光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引導行業從同質化競爭向注重高效產品轉變,對加快產業升級步伐起到引領作用。同時,通過技術進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促進上網電價下降,從而實現平價上網。
     
      張平也認為,持續的科技創新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他說,新版《規范條件》對先進技術和轉換效率作出明確標準,通過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來進一步提高光伏產業的經濟性。同時,提高光伏產品市場準入標準,鼓勵企業使用高效產品,支持先進技術產品擴大市場,淘汰落后的技術和產能,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業內專家提醒,未來,光伏產品市場的競爭將聚焦技術和效率大比拼,光伏制造企業擴產要做足技術儲備,不斷提升智能化工廠系統集成能力,通過技術創新提高效率,帶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利好龍頭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新版《規范條件》還明確,現有光伏制造企業及項目未滿足規范條件要求的,根據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下,通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等方式,盡快達到該規范條件的要求。
     
      張平表示,國家層面希望通過市場倒逼,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加快關停淘汰落后光伏產能。重點支持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多晶硅和光伏電池制造企業發展,培育形成一批綜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晶硅制造企業和技術研發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優勢的光伏制造企業,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
     
      “新版《規范條件》用市場化機制引導光伏制造行業發展,利好具有自主領先技術實力的龍頭企業。”王勃華也表示,新版《規范條件》通過提升行業技術門檻,淘汰落后企業和產能。未來,隨著高效產能的不斷投產,沒有具備技術更迭能力的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或將進一步被壓縮,從而加速行業洗牌。(記者 葉偉)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光伏制造業規范化發展遇難題

      光伏制造業規范化發展遇難題

      去年底,工信部公示了第七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共計9家企業擬列入。此外,23家企業因不能滿足規范條件要求,擬從規范條件企業名單上撤下。
      2019-01-24
    • 新增裝機同比大幅下降 光伏制造端出現逆勢增長

      新增裝機同比大幅下降 光伏制造端出現逆勢增長

      近日,在2019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指出,結合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發展運行情況,在新增裝機同比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光伏制造端出現逆勢增長。
      2019-12-14
    • 我國光伏制造端增長強勁 產品出口量價齊升

      我國光伏制造端增長強勁 產品出口量價齊升

      記者從2022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獲悉:今年以來,我國光伏制造端增長強勁。前三季度,多晶硅產量55萬噸、同比增長52.8%,硅片產量236吉瓦、同比增長43%,電池片產量209吉瓦、同比增長42.2%
      2022-12-0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