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駕駛擴容存儲需求 新老玩家競相布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28





      Gartner公布的2018年十大戰略科技發展趨勢中,自動駕駛汽車成為智能產品快速成長的一個領域。人工智能正在大力推動全新智能汽車的進步,在為其帶來更強功能的同時,海量數據也對存儲器的容量和速度提出挑戰。新勢能產生的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存儲器傳統廠商接連發力,新玩家逐漸進入,汽車存儲將進入加速競爭的階段。
     
      未來存儲器市場令人興奮
     
      據IHSMarkit預測,2040年,美國自動駕駛汽車的總量有望達到740萬輛,中國有望達到1450萬輛,歐洲將達到55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在全球其他市場的年銷量有望達到近630萬輛。隨著自動駕駛從L1升級到L5,其對存儲器的需求也在增加,自動駕駛L5級別實現傳感器融合和車輛控制兩大功能,需要不少于10個攝像頭、10個雷達、4個激光雷達以及12個超聲傳感器共同作用。除此之外,導航或數字儀表盤產生的數據也需要大型存儲器。這些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自動駕駛的大部分數據會在云端進行處理:車輛是信息傳載者,車輛接收信息后做出初步推理后將信息傳輸到云上,通過云端的深度學習做出判斷后傳回,人工智能的控制信息就可以作用于車本身。所以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車輛對于存儲器的需求量會增大。
     
      目前,車用存儲器芯片主要類型分為兩種: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和儲存型閃存(NANDFlash)。隨著技術的演進和市場需求的增長,DRAM和NANDFlash將呈現較高的增速。“DRAM的增速大約在20%左右。從供應端角度以及從技術升級角度看,它都滿足了市場需求。NANDFlash的市場增速比DRAM快很多,從需求端來看,增速在40%~45%之間,增長來自數據傳輸量和快速增長的云端本地數據存儲量。”美光科技嵌入式產品事業部市場副總裁KrisBaxter對記者說。根據WSTS和美光科技FSGA1-18的分析數據,從2000到2021年,DRAM和NANDFlash的整體市場規模將從310億美元增長至超過千億美元。
     
      推動DRAM和NANDFlash增長的動力已經發生了轉變,新的增長點表現在新興領域中。與過去相比,PC端使用的存儲器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移動端、服務器以及網絡上的應用大幅度上升,這些是過去幾年存儲器增長的主要領域。而最近幾年,增速最快的便是智能汽車以及嵌入式領域,新的細分市場將帶動未來需求增長。“2017年存儲器市場規模翻了一番,下一個大增長點可能來自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的整個過程大概包括以下幾方面:從終端設備采集數據,在邊緣位置分析數據,對所分析數據進行傳輸,然后存儲到云端或者是企業端。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們認為未來存儲器市場將進入令人興奮的時代。”KrisBaxter說。
     
      傳統廠商布局自動駕駛
     
      汽車存儲器市場的上升趨勢使得很多廠商捕捉到了發展機遇。作為存儲器大廠,東芝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芝)在車載存儲領域的升溫中再度發力,它們針對車載應用開發了具備NAND閃存技術的存儲產品以及e-MMCUFS解決方案,作為嵌入式存儲的默認標準,e-MMC擴大了車載應用的工作溫度范圍,增加了斷電保護以及NAND管理,其最大讀取速度可達315MB/s。據記者了解,東芝正在開發的UFS可憑借高速接口將最大讀取速度提升至850MB/s。
     
      “隨著車聯網和無人駕駛的發展以及5G通信對車聯網的推動,車輛所用的傳感器數目越來越多,智能處理設備對存儲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單指本地存儲,還指通過5G網絡與云端、服務器端進行連接。因此,我們研發了e-MMC產品,主要應用在今后車聯網中的智能汽車中,以滿足自動駕駛對大容量存儲的要求。”東芝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野村尚司對記者說。
     
      為了跟上不斷快速增長的閃存需求,東芝積極在閃存生產領域進行投資。據了解,東芝第六棟(Fab6)四日市工廠計劃在今年正式投產。目前,Fab6第二期已經建成,接下來也會逐步投產。“Fab6工廠分兩期建設,第一期計劃在今年6月投產,即量產開始,目前已經建設完畢,之后的工作是將設備放進去調試。Fab6第二期計劃于今年年底投產,目前第二期建筑已經建好。”東芝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存儲器戰略業務企劃部中藤俊輔對記者說。
     
      東芝希望通過建廠的方式提升市場份額,而美光科技公司(以下簡稱美光)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在車載存儲領域中搶占席位。美光接連不斷地推出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在不斷創新的同時,美光還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分析機構——美光科技MTTW廠,針對汽車業務、工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進行數據分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力爭提高在汽車領域的競爭優勢。據KrisBaxter介紹,美光在汽車存儲領域已有25年的積累,目前的市場份額占到了40%左右。“市場占有率高出排名下一位的競爭對手3倍以上。”KrisBaxter說。
     
      目前美光已發布第四代e-MMC產品,容量從8GB提升至128GB,封裝為BGA153b、100b。為了解決車載應用的工作溫度問題,美光推出了汽車超高溫解決方案,在符合JEDEC標準及汽車行業要求的前提下,將工作溫度擴展到-40℃至105℃。對于汽車GDDR6內存,美光推出了帶寬超過448Gb/s且符合汽車行業要求的內存解決方案,據記者了解,美光新推出的該系列解決方案與HBM2相比,成本更低,但兩者提供的帶寬相同。
     
      新玩家路在何方?
     
      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技術應用在車上,以及工業互聯網、通信等技術融合到自動駕駛中,吸引了很多企業邁入汽車存儲行業。
     
      新玩家想要真正進入汽車存儲市場,需要更多地關注市場發展趨勢。KrisBaxter認為,汽車行業未來發展將呈現四大趨勢:第一,汽車電動化;第二,車聯網互聯程度加深;第三,車輛共享;第四,自動駕駛。四大趨勢將對車載存儲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自動駕駛,一方面數據從“傳感器-云端-車輛”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大規模的存儲需求;另一方面,車內駕駛體驗,包括未來語音識別、手勢識別、駕駛員監控、屏幕分辨率、功能等提升都會涉及數據存儲。“例如高清3D地圖數據信息,未來會存儲在車上,以便可以實時提取數據,這對數據處理速率有一定要求:不是對數據進行連續不斷地處理,而是要求更快讀取和寫入速度。另外,未來車內數據儀表盤對于存儲將產生很高要求,分辨率可能會漲到4K。”KrisBaxter說。
     
      如此龐大的數據處理不是一兩家廠商能夠完成的任務。未來,自動駕駛會將傳感器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計算并及時進行判斷執行,這需要存儲器和通信網絡共同實現。“自動駕駛會通過5G來實現車與車、車與路端設備的通信。通過5G高速網絡,可以得到高清晰度的3D地圖信息,用以保障車輛行駛安全。這是一個相當龐雜的系統,無論是東芝還是其他廠商,獨自實現這些功能非常困難,各大廠商要一起合作,共同開拓這個市場。”東芝電子元件及存儲裝置株式會社數字營銷統括部總監吉本健說。
     
      在了解市場大趨勢的情況下,新玩家還需要能夠證明其產品具備高質量和高可靠性,這涉及新玩家的聲譽,如果產品質量本身不過關,公司聲譽受到影響,在競爭激烈的車載存儲市場中只能被淘汰。“產品質量不是一兩天就能夠證明的。新進入者給車企提供的服務,一方面是高質量的產品,另一方面是快速的響應能力,這些都需要資源上的大力支持以及技術上的堅實基礎。”Kris Baxter說。(記者顧 鴻儒)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自動駕駛熱潮涌動 彎道超車尚需苦練內功

      自動駕駛熱潮涌動 彎道超車尚需苦練內功

      自動駕駛作為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熱潮。在國外巨頭全力布局的同時,我國科技公司和車企也紛紛入局,并使我國邁入世界前列。不過,專家提醒,我國在自動駕駛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瓶頸,需要理性、冷靜思考。
      2018-04-28
    • 各類企業爭相投資 自動駕駛汽車產業迎來新機遇

      各類企業爭相投資 自動駕駛汽車產業迎來新機遇

      在日前舉辦的2018亞洲消費電子展上,上汽通用汽車推出了搭載智能駕駛系統的凱迪拉克CT6。對這套業內首個量產并可真正實現在高速公路上釋放雙手的智能駕駛技術,上汽通用汽車將其定義為L2(部分自動化)。
      2018-07-30
    •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需避免“野蠻生長”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需避免“野蠻生長”

      針對如何規范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推動我國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多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建議,轉變發展理念,重視核心技術研發,做好基礎法律支撐,加強對相關產業的管理,規范市場秩序。
      2018-12-10
    • 需求爆發式增長,成本可控,自動駕駛量產計日可期

      需求爆發式增長,成本可控,自動駕駛量產計日可期

      今年以來,關于自動駕駛商業化的話題持續發酵。上半年舉行的各大頂級車展上,汽車智能化大行其道,不斷釋放出量產車的信息,讓人真切感受到自動駕駛量產的腳步越來越近。
      2019-07-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