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我國六大車企營收均正增長 大集團不再車重難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02





      多年來,我國六大汽車集團在自主品牌方面沒少被業內外人士所詬病,言必稱“車重難行”。例如在自主板塊,國有汽車企業雖有積淀,基礎扎實,但往往市場反應滯后,發力不足,未能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qiche
    (圖片來源:互聯網)

      但今時不同往日,當“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汽車產業、乃至各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國有汽車企業以其可觀的經濟規模和雄厚的研發實力,正煥發新活力,并有望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下的“領航者”。


      2017年財報顯示,六大汽車集團雖然2017年的整車銷量表現不盡相同,有漲有跌,但是各大集團的全年營業收入和上年相比均保持了正增長的態勢。具體來看,自主品牌正逐漸成為拉動增量的重要抓手;緊抓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兩大趨勢的汽車大集團不僅在去年取得了較好成績,也有望在接下來的科技變革時代保持向前發展的動力;值得一提的是,除乘用車外,商用車也成為了大集團增加營收和提升凈利潤率的重要板塊。


      ■ 自主給力才能跑得更快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曾將“十三五”稱為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分水嶺”,也或是自主品牌趕超的最后機會。當下行業已經形成的基本共識是,只有自主品牌成為中堅力量,我國汽車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才能更有后勁,也更長久。在2017年財報數據中,堪稱表率的是2017年度凈利潤增長最快的一汽轎車和廣汽集團。


      2017年,一汽轎車營業收入達到279.02億元,同比增長22.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1億元,同比增長129.47%。數據顯示,除了紅旗品牌的剝離對一汽轎車的盈利能力產生了一定積極影響之外,奔騰和一汽馬自達的市場表現應該是推動一汽轎車扭虧為盈的兩大“功臣”。其中,在主力車型奔騰X40的助力下,一汽奔騰全年銷量達到了11.54萬輛,同比增長13.7%。


      廣汽集團更是如此,2017年其營業總收入為715.75億元,同比增長44.8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為107.86億元,增長71.53%。業內專家指出,2017年廣汽集團旗下傳祺GS4、GS8持續暢銷,加上2017年新推出GS3和GS7,市場銷量較好,進一步豐富了其自主品牌明星產品組合,去年廣汽自主品牌取得了年銷量突破50萬輛,同比增幅達36%的好成績。


      ■ 把握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兩大趨勢


      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將“行至水深處”:產銷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供需增長變化等矛盾凸顯,尤其是在“電動化、數字化、網聯化和智能化”的技術浪潮中,汽車行業變革迫在眉睫。“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自主車企需把握市場節奏,根據市場變化及時作出調整。”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如是說。具體到六大汽車集團而言,充分把握住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兩大趨勢,是提升競爭力的前提。


      最先推出互聯網汽車的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捷報頻傳,2017年上汽榮威和名爵兩大品牌累計銷量達到52.2萬輛,同比增長62.3%,在自主互聯網乘用車市場中占比超四成。得益于此,盡管2017年通用系給上汽集團的整體表現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但上汽集團仍然實現了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4億元,同比增長7.51%,與去年7.43%的增速相比幾乎持平。享受“智能網聯汽車”帶來市場紅利的還有一汽轎車,配裝了D-Life全語音智能互聯系統的奔騰X40也因此成為了奔騰品牌2017年的市場主力,幫助一汽轎車實現了品牌的年輕化,提高了消費者的認可度。


      在2017年各大汽車集團的財報數據中,新能源汽車無疑成為一個新的亮點。雖然目前對于提升集團的盈利水平作用有限,但在未來極有希望成為強有力的增長板塊。2017年,北汽新能源實現了整車銷售10.3萬輛,同比增長近一倍,業內人士分析,售價較高的新能源產品銷量占比提升抵消了北汽集團自主品牌和北京現代銷量下降的部分影響,助力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03.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了15.8%,利潤增長了14.4%。


      ■ 高端乘用車和商用車齊發力


      過去,為了保證銷量成績好看,汽車企業往往會采取“以價換量”的方式,但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中國車市,這可能導致利潤水平的大幅降低,只有積極向中高端市場邁進,打造消費者認可度高的高端、高價產品,才能提升我國汽車企業的營收和盈利水平。例如,2017年長安汽車雖然未能完成年初既定的330萬輛的銷售目標,全年銷量同比下滑6%,但因為產品更新換代后平均售價提高,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營業收入同比1.87%的微增,達到了800億元。其中,自主板塊的CS系列打造了多款爆款車型。


      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標志之一,乘用車和商用車都應成為汽車企業著力提升的板塊。2017年,商用車成為了我國汽車集團保證營收水平的一大“法寶”,這一現象在東風集團和北汽集團的財報中較為明顯。在東風集團公布的2017年度業績報告中,其收入同比增長2.5%,為1250.1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4%,為140.63億元。其中,商用車“單兵突進”,全年銷量增幅高達23.8%,銷售收入增幅更是超過了40%。


      不過,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18年商用車市場增速或將降至1%,加上商用車對企業盈利水平的貢獻遠不如乘用車,專家表示,無論是為了提高營業收入,還是增加企業的年度凈利潤,汽車大集團在2018年還應繼續在乘用車板塊多下功夫,畢竟,私家車市場才是決定企業市場地位的重要陣地。(記者 施蕓蕓)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車企“走出去”將面臨更嚴認證標準

      我國車企“走出去”將面臨更嚴認證標準

      今年1月至今,我國汽車出口量持續攀升。借助“一帶一路”影響力的增強和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復蘇,“走出去”正成為車企重要的發展戰略。然而,車企“走出去”光有熱情和機遇還遠遠不夠。
      2017-11-23
    • 新興車企產品集中入市 2018年洗牌料加速

      新興車企產品集中入市 2018年洗牌料加速

      業內人士認為,根據市場環境分析,目前的新造車勢力最終能夠存活的只有3-4家。一邊面對傳統老牌車企的直接競爭,一邊面對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直接檢驗。總體來看,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洗牌將加速。
      2018-01-02
    • 中國車企沿“一帶一路”推動全球化

      中國車企沿“一帶一路”推動全球化

      設立研發中心、建設生產基地、鋪開銷售網點……憑借著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技術、資本和人力基礎,中國車企已經不滿足于國內市場的“攻城拔寨”,正在借布局“一帶一路”之機,提升自身全球競爭力。
      2018-08-24
    • 改革開放40年 中國車企披荊斬棘走出去

      改革開放40年 中國車企披荊斬棘走出去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車企“走出去”,與國際接軌的40年。40年里,中國汽車產業由弱變強,在滿足國內產能的同時,勇于拓展海外市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019-01-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