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顯示產業過去幾年累計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已成為中國的第三大制造業,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液晶顯示屏制造國之一。預計到2019年,中國平板顯示產業規模將達到全球最大,中國已成為全球顯示產業新引擎。”在近日召開的2018國際顯示技術會議上,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說。
(圖片來源:互聯網)
長期以來,我國將顯示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技術方向給予重點扶持。特別是圍繞OLED、液晶顯示、激光顯示、Q—LED等一系列技術方向作了部署和安排。過去一年,我國有包括10.5代、11代以及6代AMOLED等多條面板生產線投產或開工建設。2018年,還將有多條OLED面板線投產或擴產,預計未來3-5年,我國OLED生產線的投入規模可達300億-500億美元;中國顯示面板產能有望在2019年成為全球第一。
不過,繁榮背后難掩隱憂。美國物理學家、OLED材料之父、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鄧青云說:“中國雖然已經有了OLED生產的基礎,但未來還有一段比較長的路要走。目前中國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生產OLED的關鍵原材料,很多關鍵原材料都要從國外進口,價格十分昂貴,中國也沒有掌握其核心技術。中國企業必須建立起產業集群,并加強研發攻關,而不是盲目依賴進口。”
“印刷技術的導入,有望提升中國顯示產業的發展水平,由跟隨轉變為引領。”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付東說,印刷顯示可以用印刷噴墨工藝替代傳統的半導體蒸鍍工藝,我國有望實現相關技術突破。
去年10月份,工信部以廣東聚華公司作為承建單位,建立了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目前該中心建立了G4.5印刷及柔性顯示研發公共開放平臺,成功攻克了印刷及柔性顯示的關鍵技術,實現從技術追隨到引領的轉變,印刷及柔性顯示產業生態正在集聚。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顯示行業首個以資本為紐帶形成的實體公共平臺,它以技術開發轉讓和專業孵化為運作核心,可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支持。
“我們將聚合國內外優勢企業和高校,共同開展印刷顯示方面的技術創新,把公共平臺建成國內印刷顯示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從而促進整個顯示產業的發展。”付東說。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認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平板顯示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需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做好規劃設計,制定顯示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推動重大項目實施和產業鏈構建。二是構建兩大產業體系。建設產業創新體系,下大力氣支持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兼顧“高端引領”與“短板補齊”;建設產業生態體系,制定標準規范,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三是大力推進兩類示范。支持重點行業應用示范,培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支持地方先行發展示范,建設平板顯示產業創新及應用基地。四是堅持國際化發展路線,借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擴大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的國際影響力。(龐彩霞)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