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運輸領域深刻變革正加速釋放經濟活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27





      交運領域諸多成果集中亮相2018世界交通運輸大會——智慧出行加速釋放經濟活力

    在2018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同期舉辦的交通科技博覽會上,觀眾正在參觀江蘇中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路面工程信息化智能監管綜合解決方案模型。郭靜原 攝


      當前,交通運輸領域技術革新層出不窮。不僅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共享經濟形態,正在為交通運輸業插上智慧的翅膀;同時,高溫超導、磁懸浮等先進技術未來也有望為地面交通工具帶來“超音速”體驗……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刻變革,正加速釋放經濟活力——


      在近日召開的2018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諸多成果集中亮相。行業大咖及專家也帶來了他們對交通科技創新的前沿觀點和發展趨勢研判。


      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運輸服務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一個走向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展現在世界面前。


      在交通運輸領域,近年來我國獲多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突破500萬公里,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7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里程2.5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66個,居世界第一;城市軌道交通和運營里程及客運量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3.6萬公里,居世界第一……


      龐大而密集的交通網絡激活了新的消費增長點。中國公路學會在本屆大會上發布的《中國交通運輸2017》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00.6億件,穩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快遞包裹市場增長的第一引擎,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957.1億元,快遞業務收入占GDP的比重接近0.6%。


      交通大國如何邁向交通強國?“首先要有全球視野,同時更要立足自身國情,因地制宜,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方式。還可以充分利用市場規模大的優勢,為交通發展新技術開辟廣闊空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表示,綠色交通、智能交通等10項工作是未來戰略重點。


      “‘軌道上的京津冀’充分說明了現代交通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現代交通不僅提高效率,還催生出高鐵經濟、空港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的經濟形態。”傅志寰認為,實施“現代交通+”,發展以高速、便捷為特征的現代交通方式,將引領城市和城市群建設,構建國家經濟地理新格局。


      走向智能化共享化


      如今,在人工智能等技術助力下,交通運輸業已更具“智慧”。路況是否異常、車輛是否超速、司機是否打瞌睡或玩手機……由智慧物聯網公司G7打造的安全機器人,可以實時監控每一輛貨車的運行狀態,并通過AI算法不斷檢測、判斷風險。一旦發現問題,后臺管理員即可通過語音指令提醒司機或報警。據統計,安全機器人上崗后,事故發生率下降了75%以上。


      “如今,G7連接車輛總數超過70萬輛,基于對平臺所獲取海量數據開展分析和挖掘,能夠為車輛結構和工況設計提供優化依據;同時通過‘物聯網+AI’技術還能幫助物流企業構建智能化車隊運輸管理體系,全面提升運輸服務的時效、安全和成本管理。”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說。


      在智能交通展區,首汽集團重點打造的新能源共享租車平臺“GoFun出行”致力于整合用戶碎片化的用車需求,以提供便捷、綠色、快速、經濟的出行服務。“物聯網技術和移動支付的發展,讓人們更能接受共享出行模式,在完成基礎設施布局和認知普及后,共享出行將快速釋放市場活力。”GoFun出行總裁譚奕告訴記者,GoFun上線車輛規模即將突破3萬輛、覆蓋50余座城市,未來還將打造“吃購住娛游”一體化的共享出行平臺。


      滴滴出行智慧交通首席科學家劉向宏介紹,滴滴出行在創新服務的同時,一站式智能出行平臺就像一個“交通大腦”,聚合人、車、路的有效信息,通過大數據驅動,實現共享化、智能化、新能源化的出行服務,“當擁有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后,我們期待能夠和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享這樣的智能出行平臺,共同參與協調城市交通網絡。”


      “智能交通引領就是要推進交通大數據共享及交通云應用,搭建出行平臺,采用人臉識別、無感支付等新技術,實現門到門、多樣化、個性化的智慧出行服務。”傅志寰說,下一步還應全面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構建智能交通安全體系,減少事故,為2030年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降至0.5作出貢獻。


      “夢幻科技”將改變生活


      “中國版超級高鐵將采用‘高溫超導磁懸浮+真空管’技術,目前已著手探討時速1500公里的可行性。”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張衛華表示,由西南交通大學承擔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是在1500米可模擬不同低氣壓環境的真空管道里,開展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運行測試,試驗速度將超過音速,理論上有望達到時速1500公里。


      張衛華透露,世界上時速最快的真空高溫超導磁懸浮比例模型車試驗線正在成都搭建,預計年底前將建成并投入測試,“此前實驗室已驗證過,‘磁懸浮+真空’創造的低阻運行環境能有效提升未來高鐵的速度”。


      未來交通不僅更快速,還將更綠色。“綠色船舶的核心是改進船舶推進系統,通過利用清潔能源,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目標。”中船重工集團七一二研究所研究員朱剛介紹,團隊正在開展全鋰電池、氫燃料電池電動力系統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


      停車難問題如何用更加“智慧”的方式解決?蘇交科集團相關負責人李健介紹,該公司研發設計的智慧停車生態系統受到廣泛關注。目前,蘇交科的露天無人值守路內停車系統、無感支付、沉井式地下停車場等項目已在部分二三線城市成功應用。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表示,新技術和新裝備迭代加速,“夢幻科技”和“現實科技”的“時差”加速縮小,作為最貼近民生的行業之一,交通運輸行業一點一滴的創新,都將直接改變每一位出行者未來的生活方式,并深刻影響社會經濟生態。(記者 郭靜原)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數字經濟紅利將在未來持續釋放

      相近的表述體現了兩國相同的目標,就是讓數字經濟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放眼全球,數字浪潮洗禮的不僅僅有中英兩國,數字化轉型早已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未來發展的共識。
      2017-03-23
    • 驅動轉型升級 中國數字經濟時代來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數字經濟作為當前新的經濟形態,正成為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也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2017-04-12
    • 高新區成獨角獸企業聚集地 引領新經濟爆發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表示,“雙創”的最終目標是要培育更多的創新型高成長企業,實現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當前,中國獨角獸企業的蓬勃發展,正反映出“雙創”取得了可喜成果。
      2017-04-24
    • 中國“互聯網+”指數發布:數字經濟已占GDP總量三成

      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數字經濟總量已占據全國GDP總量的30 61%,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新增就業的帶動,還是對GDP的拉升,數字經濟都表現出強勁的活力。
      2017-05-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