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快遞從“規模擴張”走向“質量內涵”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31





      近日,順豐、圓通、申通、韻達、百世、中通相繼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最新數據顯示,六大快遞均躋身“千萬俱樂部”。其中,中通無疑是國內業務體量最大的快遞公司,單日業務量突破2000萬件大關。韻達以單日業務量1905萬件緊隨其后,圓通以1785萬件位列第三,隨后是百世、申通。業務收入最多但業務量較少的順豐,日均業務量也達1035萬件,位居第六。


      這樣的“成績單”令人振奮。筆者查詢了幾家國際快遞公司的最新年度財報發現,聯合包裹在美國國內的快遞業務日均業務量為1410萬件,德國郵政敦豪集團快遞業務日均業務量為460萬件。單從業務量看,我國部分快遞企業已超過國際巨頭。


      躋身“千萬俱樂部”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對于快遞企業來說,日均業務量從100萬件到300萬件,再到1000萬件,分別要花多少年?


      日均業務量從100萬件到300萬件,順豐、中通、圓通、申通都用了3年,韻達、百世用了2年。而從日均300萬件到1000萬件,中通、百世用了2年,圓通用了3年,韻達用了4年,申通用了5年。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認為,快遞企業從0到日均100萬件,是艱難的創業起步期。以申通為例,1993年創業,到2009年日均超100萬件,用了16年,但之后步伐不斷加快,從日均100萬件到300萬件,用了3年;從日均300萬件到1000萬件,用了5年。


      除上述幾家上市企業外,我國不少二三線快遞企業也為拓展市場積極努力著。在這場長跑中,有的無奈退場,有的還在堅持。


      “今年12月,安能快遞票件量要進軍300萬件/天。”這是安能快遞下半年重點工作規劃部署會議上傳來的聲音。這已不是安能第一次透露“小目標”,“快遞業務2018年達到300萬件/天,2020年1000萬件/天。”在6月30日召開的安能全國網絡大會上,安能集團執行總裁祝建輝就宣布了兩年后挺進“千萬俱樂部”的目標。


      轉向“質量內涵”以量為基 以質取勝


      雖然日均業務量已經實現了新的突破,但在收入體量上,我國快遞企業還遠遠無法與國際巨頭比肩。因此在進入“千萬俱樂部”后,我國快遞企業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內涵”轉型。


      邵鐘林表示,幾大快遞企業從日均100萬件到300萬件,主要得益于2009年郵政法的頒布,“黑快遞”成為歷史,快遞企業依托政策優勢,牢牢把握電商爆發之勢,實現高速增長。從日均300萬件到1000萬件,主要依賴資本的支持。


      不過,業務量逐年上升的背后,快遞單價卻由2010年的24.56元/件下降到2017年的12.34元/件,7年間遭遇“腰斬”。讓人擔心的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之間的價格戰仍在繼續,快遞單價仍未止住頹勢。


      “以量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什么樣的價格達到這個量,更為重要。”邵鐘林說,與業務量相比,快遞單價和盈利狀況更能決定一個企業的良性發展。


      亮出“目標清單”產品精細 服務多元


      在實現了業務量新跨越后,快遞企業又是如何定位下一個發展目標的?


      中通將寶押在了“平臺大而強、末端小專精”戰略上。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表示,將專注于服務品質和客戶滿意度的維護與提高,基建規模化、流程信息化、決策智能化和操作自動化,網絡穩定性的維護和增長靈活性的建設,組織架構和管理效益的有效性及落地能力的提升。


      申通則將戰略重心放在了提升服務質量和網絡“五化”建設中。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表示,在未來3~5年,申通將持續以服務質量為核心,專注于平臺一體化、產品精細化、服務多元化、操作智能化、發展建設綠色化,不斷加大對跨境及農村快遞市場的拓展。


      圓通則稱,將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積極打造“快遞+”,持續布局新快遞物流、新科技、新零售等板塊以及航空貨運和國內國際協同發展,探索符合圓通發展的新模式,并努力踐行“服務社會、強企為國”的責任理念。(李平 王宏峰 黃橋茜)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