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管新規將滿周年 銀行、信托、券商轉型路線圖漸清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4-28





      資管新規“靴子”落地將滿周年,銀行、信托和基金等機構在這一年中轉型路線圖逐漸清晰,百萬億級別的市場也逐漸浮現出新版圖。

      《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采訪多家金融機構的資管人士了解到,一方面,轉型對相關機構的資管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長確實形成一定沖擊,但另一方面,多家機構也以打破剛兌為核心,加大各種收益浮動的凈值型產品的發行力度,并進行一系列業務架構和模式的調整。伴隨著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入局,未來大資管的競爭格局將愈加激烈。業內專家表示,大資管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大機構將進一步搶收市場份額和客戶,不具投研能力的中小銀行則在考慮退出資管市場。

      由于資管新規在去通道、去杠桿,打破剛兌、去嵌套、限制資金流向等方面做出嚴格規定,資管行業開始“擠水分”,通道類業務被大量壓縮,因此在過去一年,各機構資管業務規模和收入普遍出現下滑。

      以市場的“大頭”銀行理財業務為例,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22.04萬億元,較2017年22.2萬億的規模變化不大。不過年報顯示,銀行理財業務收入普遍出現下滑,大行中,工行2018年理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8.62%,建行理財業務收入同比降幅達44.55%,股份制銀行中,平安銀行理財手續費收入降幅達60%。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受托資產減少到22.7萬億元,比2017年末下降13.5%。證券行業2018年末受托管理資金總額14.11萬億元,同比下降18.25%。伴隨券商資管規模下滑,券商資產管理凈收入也出現了滑坡,2018年其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同比下降幅度為11.35%。

      收入、規模雙雙下滑為行業轉型短期內必然經歷的陣痛,而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在這種陣痛中謀求業務的轉型。一方面,以打破剛兌為核心,各家機構紛紛加大收益浮動的凈值型產品的發行力度。以銀行理財為例,普益標準給《經濟參考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一年來,收益浮動產品發行量高速增長,保本理財產品壓縮明顯。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為觀察年度,全市場收益浮動產品發行量較上一觀察年度同比增長318.89%,而保本理財產品發行量較上一觀察年度同比下滑38.79%。

      “過去銀行主要發行預期收益型產品,產品發行之后基本上就等到投資到期,中間也不怎么管產品。但是浮動收益產品凈值隨時波動,產品估值也可能面臨風險,這需要相關人員要隨時監測并和投資者進行溝通。可以說,現在銀行的資管部門更向基金公司靠攏了,整體工作節奏更快,對人員專業能力要求也高。我們正在適應這種變化和調整。”一位股份制銀行資管部門人士表示。

      建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劉方根在建行業績會上表示,目前建行已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資管新規帶來的變化,向凈值型、標準化轉型,提高理財業務期限錯配的配合度,預計2019年能取得顯著成效,實現恢復性增長。

      另一方面,按照監管的要求,各機構也在進行一系列產品結構和業務模式的調整。以信托為例,信托產品投資金額的門檻有所降低,機構也開始發力低門檻信托產品。券商資管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成為行業趨勢。盡管整體規模縮水,但年報顯示,在主動管理規模方面,招商證券、方正證券、光大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證券等多家券商實現正增長,其中招商證券的主動資管規模同比大漲81.86%,同時,招商證券資管緊抓市場熱點和投資者需求,推出了創新型FOF產品,同時重塑量化產品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類全新的商業銀行投資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理財子公司成為多家商業銀行布局資管業務的重要抓手。截至18日,已有33家銀行公告稱擬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包括6家國有大行、9家股份行,16家城商行和2家農商行。其中,部分已經取得籌建批復的國有大行已經基本具備向監管部門報送開業申請的條件。業內人士表示,在產品準入、銷售分銷和投資管理等部分與公募基金和資金信托計劃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加上銀行固有的渠道優勢和信譽優勢,理財子公司也被市場認為將成為資產管理行業重要參與者。

      華夏銀行相關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將深刻影響我國資管行業和金融業的格局。未來,銀行資管業務分化將加劇,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傳統的理財業務規模較大的銀行在基礎配套建設、品牌、銷售渠道、投研能力方面仍然有較大優勢,而理財規模較小的銀行的資管業務則會選擇走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普益標準研究員于康表示,銀行資管轉型使資管市場進入“全面混戰”,各資管機構需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優勢才能快速發展。資管新規落地,大資管行業進入統一監管時代,資管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同時馬太效應加劇,不具投研能力的中小銀行已在考慮退出資管市場,而留在市場中的銀行將與其他資管機構搶奪客戶,面臨著來自銀行和其他資管機構的全面壓力。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箭在弦上 諸多問題仍待解

      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箭在弦上 諸多問題仍待解

      隨著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的設立已是“箭在弦上”,一改此前幾年遲遲未有進展的局面。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的設立料將加快,但也存在著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的定位、與分行的關系有待協調、中小銀行面臨挑...
      2018-05-15
    • 5月社會融資增量環比腰斬 市場靜待資管新規細則

      5月社會融資增量環比腰斬 市場靜待資管新規細則

      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現在其實急需資管新規細則的落地,目前很多資管產品,特別是銀行資管對債券,對于非標等資產的配置都在觀望……
      2018-06-17
    • 負面清單出臺 外商投資管理實現“制”的飛躍

      負面清單出臺 外商投資管理實現“制”的飛躍

      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后,中國開始推動實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度改革。此后,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開始在全國推廣實施,逐案審批改為 "備案為主,審批為輔 ",負面清單長度也在逐步縮短, "含金量 "不斷提高。
      2018-12-06
    • 新規威力顯現 我國資管行業格局加速重塑

      新規威力顯現 我國資管行業格局加速重塑

      整體來看,通道、剛兌、資金池等業務較多的機構規模持續下降,如信托計劃、券商資管、基金專戶、期貨資管,而主動管理業務較多的公募、私募基金受到沖擊,銀行理財也受到影響。
      2019-02-2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