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國打了兩年多的無人機專利官司,終于有了新眉目。
兩年前,美國得克薩斯州,大疆無人機被一家叫做Synergy Drone的公司告上法庭。后者訴稱,大疆侵犯了它在無人機操作領域的5項專利。
如今,這一案件有了最新進展。美國專利審判與上訴委員會對這5項專利進行復審后,認為這些專利全部無效。由于Synergy Drone可能就其中一項專利提起上訴,近日,訴訟雙方已向美國地方法院共同提議,先暫停案件審理,等待下一步進展。
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印慶余是大疆在該案件中的代理律師,他透露,該訴訟提起于2017年3月,大疆被訴后,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律師團隊與大疆商議決定申請對方的專利無效。
實際上,大疆這次可能遇上了"專利流氓"公司。
印慶余介紹,起訴大疆的公司并不生產任何無人機產品。這家公司在提起訴訟時叫Synergy Drone,現在專利又轉到另一家公司名下,同樣不生產任何無人機產品。
圍繞手中持有的5項專利,Synergy Drone最初提出了76個權利要求。后來在大疆的律師團隊提出專利無效申請的過程中,對方又試圖將76個權利要求修改和增加到142個,目的是繞過大疆的律師團隊提出的無效請求。
"這是一個非常龐雜的案件,但美國專利審判與上訴委員會判決對方提出的權利要求都是無效的。"印慶余說。
雖然案件還未最終結束,但可以看出,大疆已占上風。
"這個案件的最新進展對國內很多出海的消費電子和家電企業來說,是個令人鼓舞的消息,因為這類案件確實不好打。"大疆新聞發言人謝闐地透露,大疆在該案件中取得初步成功后,好幾家國內知名企業積極聯系大疆的知識產權部就此進行交流。
在印慶余看來,除非撤出海外市場,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完全規避"專利流氓"不太可能。因為企業做得成功誰都想分一杯羹,這些"專利流氓"總會找到理由提起訴訟。如果中國企業的產品確實是出于自己的設計和創新,通常訴訟結果會比較樂觀。只是應對此類訴訟,企業需要付出很多人力、財力。
謝闐地認為,其背后原因是目前中國企業已越來越深地進入全球市場。一方面,中國的產品銷往全球各地,中國企業開始涉足更多市場,企業難免會面對更加復雜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屬于知識產權領域的新玩家,是"專利流氓"企圖從中牟利的主攻對象。
中國科技企業出海時應采取什么樣的知識產權戰略?"各國所授予的專利權一般是排他權,因此,海外專利布局不僅要考慮企業目前或未來的產品銷售地,還應重視在競爭對手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產品的地區申請專利。"知識產權專家劉翰倫說。(鄧科)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