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在美國研制成功。
計算機的發明者當時根本不可能想到,計算機將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明之一,它奠定了人類社會由農業化、工業化向信息化、智能化邁進的堅實基礎;他們同樣不可能想到,今天,中國不但成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制造基地,還可以研制出世界上計算速度最快的高性能超級計算機。
1958年,中國人制造的第一臺計算機—103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誕生。60年來,中國的計算機產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2018年,我國計算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微型計算機產量3.1億臺,其中,筆記本電腦產量1.7億臺;服務器產量繼續快速增長,2018年達到了295.2萬臺,同比增長34.6%。聯想、華為、浪潮等骨干企業在筆記本電腦、服務器全球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計算機特別是超級計算機能夠“算天”“算地”“算人”。從天氣預報到地質勘探,從遠程教育到遠程醫療,從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都離不開計算機的身影。在天津腫瘤醫院,超級計算機幫助預測乳腺癌準確率已經超過了80%,已經超出了醫生的平均水平。從馳騁零下40多度的極寒地區,到穿越風速達到每秒60米的“百里風區”,中國高鐵在草原、雪原、高原、荒漠風馳電掣,靠的也是計算機和它的深度應用。
當前,全球計算機產業正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摩爾定律逼近極限,傳統計算機的發展面臨“天花板”;另一方面,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新型計算,又讓人們看到了新的曙光。
從發展趨勢看,計算機正朝著超高速、超小型、并行處理、智能化方向發展,未來計算機將顛覆現有一切的固有概念,成為電子技術、光學技術、超導技術、仿生技術等相結合的“高能復合體”。
歷經數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國計算機產業不僅產業規模早已雄踞世界第一,銀河、曙光、天河、神威等系列超級計算機也一個接一個登上世界舞臺。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的到來,一個空前巨大的新型市場正在中國形成,中國計算機產業不僅會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展示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也必將在全球范圍內樹立起中國品牌、中國模式。(記者 諸玲珍)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