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8萬億元 龍頭房企掘金養老產業藍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0-17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從增量時代逐步進入存量時代,不少房地產企業開發商們紛紛謀求多元化運營,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在這其中,養老產業一直備受關注。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19年中國養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6.8萬億元,預計2019~2023年的年復合增速約為17.13%,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8萬億元。另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統計,預計到203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6億,占到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

      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吸引著各路資本進入。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房地產企業、險資企業、金融機構等各類資本競相進入養老產業。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養老企業已近5萬家。自2013年始,我國養老企業數量高速增長。企業增速由2013年的21%提升到2016年的61.37%,呈爆發式增長態勢。2016年、2017年兩年的增速雖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50%以上。

      對于房企布局養老產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日前,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3900.HK,以下簡稱“綠城中國”)品牌營銷中心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表示,綠城養老服務集團現運營項目10個,養老機構+醫院總床位2907張,高品質會員制頤養公寓163間,項目涵蓋了養老院、老年公寓、醫院、護理院、日間照料中心、養老養生酒店式公寓、康養小鎮多種類型,為各類型長者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健康管理等服務。

      盈利模式待考

      養老市場在向外釋放巨量需求的同時,也考驗著企業的運營能力。數據顯示,截止到 2018 年末,養老地產的盈利模式始終未得到破解。

      記者查閱多家較早涉足養老產業的房地產企業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均未發現跟養老產業營收相關的數據。

      對于公司養老產業項目的盈利情況,綠城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新開的養老項目在一年內可以實現現金流平衡。

      “目前養老的融資政策比較寬松,養老機構可以低息抵押貸款融資。綠城養老服務集團目前以公建民營項目為主,資金投入不大,養老項目基本自負盈虧。隨著年限增加、入住率提升,后續項目會逐漸產生盈利。”綠城中國上述負責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同策研究相關報告,綠城烏鎮雅園項目因其前期規劃有大量養老配套的投入,這部分配套后期需要運營維護,然而據悉,大量的養老設施為其運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每年運營虧損幾千萬元。另一方面,盡管烏鎮雅園樓盤成交套數不少,有媒體曝出,項目入住率并不高。前期開盤時不少投機者涌入,實際上買房住房者大多并非老人。

      綠城養老服務集團總經理姜慧日前在接受樂居財經專訪時曾表示,康養如果沒有房地產做支撐,單獨做養老機構是很難把投資收回的。據姜慧介紹,養老行業目前基本上分為機構養老和居家日間照料兩種,如果讓企業投資均覆蓋到是很困難的,只能夠做到盈利運營平衡,因此成為盈利方面的一個痛點。

      關于綠城養老項目盈虧狀態,她指出,綠城養老目前做了很多公建民營項目,政府拿地建設好的房子,綠城養老來進行運營,這方面盈利可期。她以綠城養老項目蘭亭養老護理院舉例稱,該項目已運營九年,其盈利模式是可觀的、可持續的。但如果讓把蓋房子的投資收回來,是不可能的。

      今年4月16日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允許企業在政府監管下設置會員卡銷售模式。根據綠城中國上述負責人的介紹,綠城也在做這方面的探索。另據介紹,綠城繼烏鎮雅園之后打造的全新高品質會員制別墅組團頤養項目——綠城安吉桃花源項目預計明年5月可以正式營業。

      上述負責人稱,綠城嘗試盤活現有適合養老的自持物業作為高品質會員制養老項目,在全國多點布局,實現一張會員卡全國使用,為長者創造多元有品質的頤養生活方式。

      除了綠城,據悉,去年年度股東大會時,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對股東問及萬科養老地產業務時表示,萬科做的是“養老服務”,而不是地產。他稱,到目前為止,養老業務是萬科的摸索業務。所謂摸索業務,坦白講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模式,或許摸索清楚以后才可以突破的業務。

      “現在養老產業的確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模式,大家都處在一個慢慢摸索的過程中。”盧文曦直言,這可能導致部分項目有所“跑偏”,“比如,有的把它作為一個散售的市場,將其當成融資工具。目前整個養老市場本身也在慢慢發展當中,所以,肯定也沒有現成的樣本用來參考。”

      拾而諾(上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萬承銳表示,近年來,隨著扶持政策的密集發布、各類經濟主體和各種資金的進場,養老市場儼然已經發展成為中低端依靠政府扶持和市場運營相結合、中高端完全交給市場的格局。隨著政策的逐步完善、市場主體在不斷摸索同時學習世界先進的管理模式及操作流程,養老已經可以用產業來界定了。

      “收益低、生存困難、反向貸款、以房養老等現象都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小步。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一定會走向成熟。”萬承銳表示。

      房企扎堆養老產業

      在扎堆布局養老產業的各路資本中,房地產企業無疑具有獨特的代表性。

      公開資料顯示,綠城中國2010年就已經進入養老地產。2010年,綠城推出位于杭州臨平的綠城藍庭項目中的“頤養公寓”,這成為綠城“學院式養老”的初步探索。

      2011年,綠城還正式組建學院式養老運營平臺——綠城頤樂教育公司,負責在十幾個城市的綠城社區里開設的數十所頤樂學院的運營管理。

      談及養老產業的運營模式,綠城集團上述負責人表示,綠城做了醫養結合及居家日間照料的模式探索。綠城是房產企業中最早涉足養老產業的,藍庭護理院既是綠城養老模式的源起,也是國內較早嘗試醫養結合的養老項目之一。 “綠城暖君”作為綠城居家日間照料示范點,探索、創新日間照料與小微養老機構結合的模式。在現階段的日間照料機構普遍沒有盈利能力的情況下,嘗試與小微養老機構結合,尋找持續經營發展的路徑。

      2016年6月綠城中國收購藍城代建業務,同時將藍城其他業務出售予宋衛平。重組后的“新藍城”將主要從事建設管理業務,并將接收與該項業務有關的資產、權利、負債及雇員;原有公司“藍城”,將主要從事農業、養老、小鎮建設業務。

      對于養老產業發展的相關問題,藍城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采訪時表示,會向有關負責人反映,如有需要會聯系記者。截至發稿,記者未收到回復。

      與綠城中國養老產業的探索幾乎同步,從2009年杭州良渚文化村的隨園嘉樹開始,萬科就已經將觸角伸向了“養老”這一藍海。

      據悉,經過多年的探索,萬科已建立起三條養老產業產品線:偏重于照顧半自理老人的城市機構型產品“怡園”、持續照料型的“隨園”以及社區嵌入型的“嘉園”。

      截至目前,萬科養老業務已布局16個城市,共儲備帶床位項目52個,可提供床位1萬張以上,其中已開業項目中床位接近5000張。

      此外,2017年9月,龍湖集團養老事業部成立,成為公司最重要的創新業務之一。2018年10月,龍湖集團首個養老項目新壹城頤年公寓在重慶落地并正式開業。而截至2018年上半年,朗詩綠色集團旗下養老服務平臺“常青藤”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和蘇州五座城市擁有38個項目,共有3263張床位。

      “對于養老產業 ,肯定是看中它未來的市場發展,”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人口老齡化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了。伴隨著老齡人口逐步增多以及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大家對于養老的思想觀念也在逐步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養老產業所面臨的市場空間很大,不少房地產企業也開始扎堆養老產業。(張玉)


      轉自:中國經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