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能源總產量占全球19%,能源總消費量占全球24%,石油進口量占全球16%……近日,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現場發布《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一連串最新披露的數據勾勒出我國作為全球礦產資源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對世界礦業市場具有的重要影響力。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介紹,《報告》是我國首次針對全球礦業發展態勢發布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當前,人類所耗費的自然資源中,礦產資源占80%以上,地球上每人每年要耗費3噸礦產資源。其中,能源占礦產資源生產、消費的絕大多數。2018年全球礦產資源總產量為227億噸,能源、金屬和非金屬產量分別占68%、7%和25%,體現出人類對于能源的高度依賴。
從經濟的角度看,礦業在經濟發展中同樣占重要位置。《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礦業總產值為5.9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6.9%,其中能源礦產占76%,金屬礦產占12%,重要非金屬礦產占12%。從產業看,全球共有60多個重要礦業國家。2018年,11個國家礦業產值與本國GDP之比大于50%,17個國家礦業產值與本國GDP之比介于20%~50%,21個國家在10%~20%。“可以看到,礦業對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其慎說。
從能源消費結構上看,《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印度、東盟等亞洲新興經濟體、美歐日韓等發達經濟體和其他國家分別消費了全球35%、36%和29%的能源,全球能源消費總體呈現“三分天下”格局。同時,氣候變化促使全球能源消費結構加速調整。煤炭占比將持續下降,清潔能源占比將持續增加。
從礦業格局來看,《報告》顯示,美國、俄羅斯、中國是全球主要礦業大國。2018年,三國礦產資源總產量占全球49%,總產值占全球40%。其中,2018年中國礦產資源總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31%,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金屬礦產消費國,同時,在全球礦產資源生產、供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礦業中地位非常顯著。”陳其慎說。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表示,我國已取消特殊煤種開采、石墨開采、稀土冶煉分離、鎢冶煉的外資限制和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限于合資、合作的規定,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海底管理局國際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規章,與東盟成立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推進“一帶一路”地質礦產國際合作。(記者 楊舒 袁于飛)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