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各國貿易爭端不斷加劇,逐漸由經濟領域擴展到高科技領域,并蔓延至礦產資源領域,引發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關鍵礦產資源供應安全的擔憂。”近日,在2019中國礦產資源與材料全產業鏈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產資源與材料應用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毛景文做出上述表示。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王高尚認為,掌握全球礦產資源消費周期性變化規律,對于正確判斷未來趨勢,科學制定資源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可以影響世界礦產資源格局
“世界各主要國家對礦產資源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關鍵礦產資源的爭奪日益加劇,紛紛制定發布關鍵礦產戰略或清單,搶占新一輪礦產資源爭奪的制高點。”毛景文介紹。
毛景文認為,雖然美國、歐盟、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在進行礦產資源關鍵性評價時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其結果卻具有高度耦合性。對于某一國家較為關鍵的礦產,對于其他國家同樣較為關鍵,重合度較高,背后反映出發達經濟體對新一輪工業革命中誕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度認同,而這些產業同樣是中國未來崛起的重要支柱性產業。
“美國、歐盟、英國等國家關鍵礦產的主要生產國和主要進口來源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都是中國。” 毛景文強調,中國是關鍵礦產大國,除了個別礦產外,大多數資源豐富,產量較大,可以影響世界礦產資源格局。
王高尚認為,隨著人均GDP的增長,人均資源消費呈現“低緩—加速—頂點—下降”的規律性變化。全球資源消費周期受經濟周期和工業化周期雙重影響,每一個周期轉換都與世界大國的工業化有關。因為,周期率是主導自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規律,礦產資源消費也不例外。
全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依據礦產資源需求“S”形理論原理,按照經濟發展程度,全球各國劃分為第一集團、第二集團、第三集團和其他國家共四組。其中,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11個發達國家屬于第一集團;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屬于第二集團;中國、墨西哥、巴西等6個國家屬于第三集團。
“由于俄羅斯在歷史上的特殊性以及印度對未來資源消費的潛在影響較大,則屬于其他國家行列。”王高尚表示。
資源消費彈性系數正在步入新的下降周期
王高尚介紹,資源消費彈性系數與經濟結構密切相關,全球資源消費彈性變化與全球整體工業化周期有關。在經濟發展的低級階段到高級階段中,資源消費彈性指的是經濟增長對資源消費的依賴程度或資源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敏感程度,彈性系數越大,經濟增長對資源消費的依賴程度越高。比如,一個國家工業化進程中,資源消費彈性系數一般呈現“小—大—小”的規律性變化。
“二產比例越大,經濟結構越重型化,資源消費彈性系數就越大。”王高尚認為。
1950年以來,全球資源消費彈性系數呈現“高—低—高”的變化趨勢,目前正在步入新的下降周期。1950年—1974年,世界各集團資源消費彈性系數相對平穩,與這一時期全球經濟和資源消費同步快速增長相一致。1974年—1990年,主導全球資源消費的是第一集團,彈性系數由正轉負,與這一時期經濟結構向后工業化過渡,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費脫鉤密切相關。而第二集團上世紀70年代進入工業化中期,資源消費彈性系數快速上升,在80年代早期達到頂點,之后快速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前蘇聯和中國在上世紀60—70年代,資源消費彈性系數大幅上升,主要與這一時期重化工業畸形發展有關,后期則分別走向不同的轉型發展軌道:中國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經濟結構迅速調整,資源消費彈性系數快速下降;俄羅斯上世紀90年代“休克療法”后,經濟增長和資源消費雙下滑,資源消費彈性系數大幅下降并劇烈震蕩。
1990年代中期開始,以中國為代表的第三集團步入工業化快車道,對全球經濟和資源消費的貢獻度顯著提升,資源消費彈性系數穩步上升,并在2010年前后達到最大值,之后趨于下降。在這一時期,第一、第二集團資源消費彈性系數大多延續負值,表明經濟增長依然與資源消費脫鉤,但是近年有反彈之勢。
全球礦產資源需求低迷狀態至少延續3—5年
“當前,全球礦產資源需求的低迷狀態還將進一步深化,至少延續3—5年。之后,隨著印度及其他發展中國家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全球資源需求才有可能進入新的增長周期。不過,隨著主導全球資源消費的中國步入工業化中、后期轉型時期,全球資源消費又一次面臨周期轉折的十字路口,調整的深度和廣度可能超過上世紀70年代。”王高尚預測。
毛景文認為,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全球對關鍵礦產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甚至可以說急劇攀升。同時,由于近年來逆全球化引發的各種勢力對抗,關鍵礦產越來越受到關注,被“卡脖子”的擔憂空前高漲。
中國礦產資源儲備豐富,材料種類齊全,但作為工業大國在發展道路上,由于各種原因走了許多彎路。目前,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求中國工業在發展過程中以歷史為鑒,形成有發展計劃、有政策導向、有科技創新生產力、有完整有效市場信息、有充足資金鏈和綠色環保意識的良性生產鏈條,達到生產效益最大化。
鑒于目前國內外形勢,毛景文建議:一是強化宏觀管理力度,提升主導型關鍵礦產的國際話語權,查明“中國賣什么,什么便宜;中國買什么,什么都貴”怪現象的原因。二是加強短缺型關鍵礦產勘查,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必須系統化、常態化開展短缺型關鍵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發現和探明新資源。三是加大力度冶煉技術研發,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基礎礦物學研究,破解難選冶資源的分離和選冶技術,充分利用已探明的資源變廢為寶。四是延伸產業鏈,研發高精尖高附加值新材料,推動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轉自:中國工業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