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10-15





      秋色宜人,河南省安陽市滑縣河西村玉米地里,收割機、拉糧車來回奔忙,村民杜印石喜上眉梢,“這些年可是趕上了好時候,好政策一個接一個,種糧越來越有奔頭。”


      笑聲爽朗,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界牌村文化廣場上,村民閆書蘭和伙伴們開心地跳起廣場舞,“家門口上班,掙錢顧家兩不誤,老人看病、孩子上學都方便,生活真的很安逸。”


      田疇沃野盡豐景,鄉村氣象新,農民日子美,一個個田間村里的小故事,匯聚成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寫入黨章。我國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闊步前行。


      10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臺階,糧食產量站穩1.3萬億斤新臺階;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全面推進,廣袤鄉村處處呈現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


      ——生產綠起來,質量提起來,農業成為越來越有奔頭的產業。


      “我們成立合作社,發展‘稻田養蟹’‘鴨稻共生’綠色生產,生態大米通過電商銷往全國,每公斤賣到15元。”吉林省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村支書玄杰說,依托有機大米、民俗風情等特色優勢資源,村里成為熱門打卡地,年均接待游客30萬人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持續打造“吉林大米”品牌,促進產業提質增效,中高端大米年產量由11億斤增長到20億斤以上,全省水稻加工業產值由140億元增加到260億元。


      “吉林大米”是個縮影。進入新時代,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品種更加豐富,品質持續提升,很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需求升級。


      10年來,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大步邁進,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全環節升級、全價值提升、全產業融合,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10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近25萬億元。


      ——基礎設施強起來,公共服務優起來,美麗鄉村成了農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沿著山東省東營市龍居鎮興龍路西行,一個個美麗鄉村在萬畝生態林里次第顯現,仿佛一幅水墨畫。“硬化道路組組通,改水改廁環境美,日子越過越紅火。”談起現在的鄉村生活,朱家村村民朱祖兵滿臉笑容。龍居鎮黨委書記隋海偉介紹,鎮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各村整治提升人居環境,黨群服務中心里文化廣場、愛心食堂、兒童之家等一應俱全,大事小情鄉親們家門口就能辦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短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全國有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農村互聯網普及率較10年前提升了33.9個百分點。農村民生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鄉親們看病、上學、辦事都更加方便。鄉村宜居又宜業,吸引各類要素不斷聚集,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1120萬人。


      ——口袋鼓,腦袋富,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陳家村的精品油茶園里,鄉親們正忙著采摘油茶果。“高品質茶油每斤賣到了200元,今年油茶園畝均產值能超過1萬元。”油茶園負責人晏滿飲喜滋滋地說。家門口的油茶園,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業增收的機會。“管護、采摘,一年下來打工能掙個萬把塊錢。”陳家村脫貧戶晏明開說。


      希望的田野上,一個個農特產品做成富民產業,帶動鄉親們就業創業、持續增收,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917元增加到2021年的18931元,翻了一番多,農民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貴州省修文縣龍場街道沙溪村村民吳光華家屋外,“星級文明戶”標識格外顯眼,“我家現在有9顆星,下一步我要把公益奉獻星也拿到。”吳光華笑著說。修文縣大力評選“星級文明戶”,“小評比”促進鄉風文明“大提升”,現在鄉親們比衛生、講文明,爭相為鄉村發展出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全國所有行政村都有了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廣大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各地通過先進評比、文明積分等方式弘揚時代新風,鄉風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億萬農民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在廣袤田野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顧仲陽 常欽)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 鄉村振興令人憧憬

      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 鄉村振興令人憧憬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
      2018-01-07
    • 全國人大代表劉曉靜:加強公益文化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今年兩會期間,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教授提交的關于以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加強公益文化建設的建議案,引起了較大關注和反響。
      2018-03-21
    •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突破三大難關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突破三大難關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2018-06-14
    • 鄉村振興激活各類資源要素

      鄉村振興激活各類資源要素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資金、土地、人口等要素由農村單向流入城市,造成農村嚴重“貧血”。如今,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借助真金白銀的“硬投入”、更加健全的政策“軟環境”,使鄉村振興迸...
      2018-07-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