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提升醫療質量 提高群眾滿意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04





    今后3年落實28項具體措施和5個專項行動


    全面提升醫療質量 提高群眾滿意度


      醫療質量直接關系公眾健康,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主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聯合印發《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包括基礎質量安全管理、關鍵環節和行為管理、質量管理網絡等方面在內的28項具體措施和5個專項行動。全面提升醫療質量有哪些發力重點?如何切實提高群眾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專注質量安全——


      加強重點環節和領域日常管理


      根據行動計劃,我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將開展為期3年的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


      “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強,醫療機構發展從過去的規模擴張轉變到提質增效,管理運行方式也從粗放管理轉變到精細化管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楊尹默表示,此次行動計劃針對醫療質量安全領域的一些薄弱環節提出了具體舉措,特別是強化重點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日常管理,將進一步夯實質量安全管理基礎。


      提升急診質量。強化院前醫療急救與院內急診的無縫銜接機制,暢通院前醫療急救與院內急診信息,完善急危重癥患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多發性創傷、心臟驟停等急危重癥患者的多學科協作救治機制。


      改善門診醫療質量。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加強門急診專業人員和技術力量配備,優化門急診診療工作流程、門診疑難病例會診和多學科門診診療服務,加強手術、化療、輸液等門診服務的質量安全管理。


      在提高日間醫療質量、保障手術質量安全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日間醫療質量管理組織體系,加強日間醫療病種和技術管理,強化日間醫療科室和醫師審核授權管理;全面加強手術患者術前評估、麻醉評估,落實術前討論制度等。


      “行動計劃對加強急診、門診、日間、手術、患者隨訪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管理,對醫護人員準入、藥品管理等多方面,予以再次強調,具有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將進一步助力醫療機構堅持安全底線,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楊尹默說。


      以患者為中心——


      提升診療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


      “行動計劃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最終要落到保證患者診療的質量和安全上。”北京老年醫院副院長倪如暘說,按照行動計劃,醫療機構要進一步打破傳統學科劃分和專業設置壁壘,以多學科協作為基礎,探索專病中心建設,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診療一站式服務。


      多學科協作模式能夠促使多科室之間形成合力,進而提高臨床診療效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已建立多個專科及多個病種的多學科協作診療團隊。”楊尹默認為,這樣的服務模式有利于讓患者享受規范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避免治療不足和治療過度。


      據了解,行動計劃設立了手術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破壁”行動、病歷內涵質量提升行動、患者安全專項行動、“織網”行動5個專項行動,就手術質量安全管理、建立“以疾病為鏈條”的診療模式、病歷內涵質量、患者安全管理、質控體系建設5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和目標。


      “5個專項行動將從不同方面提高醫療質量安全內涵。”倪如暘表示,“這不僅要求提升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精細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度,也要求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根據行動計劃,到2025年末,要實現全國三級醫院手術患者住院死亡率明顯下降、全國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率提升至45%、病案首頁主要診斷編碼正確率不低于90%等目標。


      強化質量控制——


      進一步擴大醫療質控工作范圍


      行動計劃提出,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規范本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的建設和管理,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加強中醫質控中心建設和設置,進一步擴大質控工作覆蓋范圍,將部分重點專業質控組織延伸至縣區。


      “醫療質量控制,貫穿于整個醫療診療環節。”楊尹默表示,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我國已具備進一步健全質控體系的條件,這不僅需要醫療機構加強自身管理,在行業、地域層面也需要加強引領和規范,促進質控工作體系化發展。


      在加強中醫藥質控方面,行動計劃提出,醫療機構應將中醫醫療技術應用、中藥合理使用等,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各級中醫藥主管部門應加強中醫藥質控機構設置和建設,加大中醫診療技術規范的修訂和完善。


      “綿陽近年來成立了市級中醫脾胃病醫療質控中心、市級中醫針灸質控中心等”,綿陽市中醫醫院院長張明說,“通過加強培訓、指導和督促,進一步規范中醫綜合治療流程和診療行為,提高中醫臨床療效。”


      據了解,到2025年末,我國將設置完成不少于60個專業的國家級質控中心,不少于10個中醫專業國家級質控中心;不少于1800個省級質控中心,不少于300個省級中醫質控中心;不少于1.8萬個地市級質控中心(組織),不少于1800個地市級中醫質控中心。質控工作將逐步覆蓋住院、日間、門(急)診等全診療人群。(記者 楊彥帆)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辦印發《意見》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全面啟動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意見》提出,要根據本地區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形成多種形式的醫聯體組織模式。
      2017-04-27
    • 總理在山東關切的這件事,出新措施了!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開展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有利于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
      2017-05-03
    • 推動社會辦醫補上醫療服務短板——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

      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瞄準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醫療服務,進一步深化醫改,改善民生。
      2017-05-04
    • 國辦發文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樣化醫療服務

      5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專家認為,《意見》發布將進一步激發醫療領域社會投資活力,調動社會辦醫積極性,國內將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2017-05-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