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出新步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15





      10月11日,作為東盟今年最重要的系列高層活動,第44屆和第45屆東盟峰會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在老撾首都萬象落下帷幕。本次峰會主題為“東盟:加強聯通和韌性”。峰會期間,東盟各國提出一系列新舉措,推動東盟加強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峰會還就與中國合作達成一系列重要成果,將推動中國-東盟合作邁出新步伐,為雙方合作升級和地區發展再創新機遇。


      東盟致力于加強聯通和韌性


      此次峰會上,東盟各國提出一系列合作倡議,旨在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東盟共同體成立于2015年,以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為目標,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其重要任務之一。每屆東盟輪值主席國都會結合自身國家戰略與發展需求,制定峰會主題。為契合自身“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本屆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鐵路網絡的聯通,將自身由中老鐵路的終點轉變為東南亞鐵路網絡的樞紐,以提升區域物流效率與經濟活力。老撾國家主席通倫在東盟峰會的開幕致辭中指出,今年東盟峰會重點關注9個關鍵優先事項,其中4項涉及“加強東盟聯通性”,5項聚焦“增強東盟實力”,旨在促進東盟的雙多邊合作,推動東盟共同體建設。


      本次峰會所達成的成果彰顯了東盟在區域互聯互通及經濟發展等領域的持續努力。各方達成數十份文件,涉及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供應鏈合作、發展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將東盟打造成全球增長中心,也為推動落實《東盟共同體愿景2025》與籌備2045年東盟共同體愿景奠定堅實基礎。


      東盟國家希望,自己的發展應當立足于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的原則,絕不容外部勢力干預。峰會前后,一些外部雜音、噪音顯現,例如部分日本政客提出“亞洲版北約”構想,引發東盟國家擔憂;美國與菲律賓則在峰會上借南海問題制造矛盾,試圖激化區域對立。對此,馬來西亞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哈山明確表示:“東盟不需要北約。”通倫也重申,東盟應繼續堅守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堅持平等互利的多邊主義立場。東盟各國必須保持警惕,防止外部勢力借機干擾區域和平發展,確保東盟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獨立自主地維護本地區的安全與繁榮。


      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


      中國與東盟的友好關系源遠流長,雙方是山水相連、文化相通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近年來,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構建命運共同體已成為雙方共識。在與峰會同期舉行的第27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中國與東盟達成多項合作成果,包括發表了關于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和網絡賭博、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促進智慧農業發展以及推動建立可持續和包容性的數字生態合作等多個聯合聲明。尤其引發關注的是,中國與東盟十國領導人共同宣布實質性結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談判,并發表了《中國-東盟關于實質性結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升級談判的聯合聲明》。


      雙方一致認為,談判的實質性結束,表明雙方堅定不移地維護基于規則的貿易環境,致力于在復雜的全球環境中深化經濟一體化和務實合作。雙方強調,3.0版在現有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基礎上實現重要增值,涵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標準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競爭與消費者保護、中小微企業、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這將全面拓展中國與東盟在新興領域的互利合作,加強雙方在標準和規制領域的互聯互通,促進貿易便利化和包容性發展。雙方確認將加快完成法律審核和國內程序等工作,推動于2025年簽署升級議定書。


      與會東盟國家表示,愿以此為契機,加強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作出貢獻。在此間輿論看來,這標志著雙方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升級后的自貿區將涵蓋更多領域,包括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促進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的合作等。這不僅有利于區域經濟的復蘇和增長,也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一個更加開放的貿易區將促進互利共贏。”東盟政府間人權委員會老撾代表永·占塔朗西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將促進雙方的貨物流通和經貿往來,為雙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柬埔寨皇家科學院政策分析師申尚認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緊密聯系對于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升級后的自貿區將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提升地區競爭力。(記者 陳曉陽)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