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經濟向好機遇 增強駕馭風險本領


    ——國內外“大咖”暢談高質量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2-08





      全球經濟復蘇能持續多久?寬松貨幣政策實施多年是否會導致通貨膨脹突起?到底應該以怎樣的視角認知和評估風險?世界銀行和國內多家高端智庫的代表5日齊聚北京,暢談全球經濟發展現狀與風險。
     
      “好消息是,全球經濟萎靡態勢正走向終結。壞消息是,潛在經濟增長率可能在今后10年走弱。”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當天在世行與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研討會上說。
     
      他認為,世界經濟主要面臨金融壓力、政策不穩定性、地緣沖突、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等方面的挑戰。解決之道,在于實施全方位的措施來促進潛在經濟增長率、對沖周期性風險。
     
      高斯對中國2017年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經濟增長表示祝賀。“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對風險保持著敏銳的憂患意識。”他說,只要中國持之以恒推進結構性改革,世行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信心,對中國持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有信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應該基于整體觀認識和評估風險,經濟風險與金融風險、財政風險,乃至社會風險、生態風險都密切相關,不能以割裂的、孤立的視角看待風險。
     
      他特別提到“公共風險”與“私人風險”的概念,認為要區分好這兩種風險,甄別哪些風險應當由政府承擔,哪些由企業和個人承擔。“公共風險和私人風險,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那么就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他說,要增強駕馭風險本領,防止各類風險蛻變、穿越、交織、集聚。
     
      經濟學家劉世錦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高速增長平臺“是非常自然的,是符合規律的”。他建議,在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過程中,要做實做優經濟,讓各個行業都能掙到應該掙到的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接連提出幾個疑問——全球經濟增長的支撐點到底是什么?主要經濟體采取的貨幣寬松政策,是否會引發通貨膨脹突起?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到底有多嚴重?“我們現在是否需要一臺嶄新的‘X光機’,來重新審視觀察這個世界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未來?”他說道。
     
      與會專家對全球經濟大勢及中國經濟發展看法各異,但一致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處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10年來少有的良好態勢,各國應該抓住這一有利的時間窗口,推進結構性改革,提升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 劉紅霞)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