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躍上新臺階 發展站上新起點


    ——我國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巡禮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02





      國務院1日公布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的落實“對賬單”,各項指標都達到甚至好于預期。
     
      國內生產總值(GDP)從54萬億元到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99.24%的鄉鎮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瀝青路和水泥路、五年來累計減貧6853萬人……
    jingji
    (圖片來源:互聯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穩:中國經濟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
     
      國務院曬出的“對賬單”顯示,36項量化指標任務均圓滿完成。以GDP為例,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經濟增長6.5%左右的目標,最終經濟增速為6.9%,經濟總量達到827122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不只是總量提升,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在諸多細分領域,我國經濟筋骨都悄然變強:
     
      ——國家工商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最近五年,我國新設市場主體7292.9萬家,新設企業2160.9萬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涌動,有力支撐了就業和創新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到54.5萬億元,較2012年底增長了73.8%。2013年至2017年央企累計實現利潤6.5萬億元、上繳稅費10萬億元,分別比上一個五年增長27%和41.4%。48家央企進入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并在前5強中占據3席。
     
      ——銀監會的數據則顯示,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首次突破250萬億元,達到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與2012年末相比,五年間資產規模增長了88.6%。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13年至2017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萬億元,新增鐵路營業里程2.94萬公里,其中高鐵1.57萬公里。截至去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量的66.3%。與此同時,中國高鐵已經走出國門,成為國際高鐵市場的“弄潮兒”。
     
      ……
     
      “2013年至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高于同期世界2.8%左右的平均增長水平。”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就業、物價、收入等民生指標表現不俗,經濟始終運行在合理區間。”
     
      伴隨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中國經濟國際影響力提升。2017年,中國GDP折算超過1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比重達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五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
     
      “不可思議。”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評價道,“中國經濟取得了出人預料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優異表現。我們對中國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抱有信心。”
     
      優: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轉型升級
     
      2月的最后兩天,兩場政企簽約活動在江西撫州市民的朋友圈內“火”了。
     
      為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發展,撫州市政府接連牽手行業領軍的聯想集團和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成為發展共識,這座以王安石、湯顯祖聞名的中部城市,顯然不愿被時代落下。
     
      最新《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表顯示,2017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完成3.4%的年度目標。與此同時,在去產能方面,報告明確,2017年要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落實結果顯示,去年全國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以上,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5億噸,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超額完成相關目標任務。
     
      放眼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經濟結構正出現可喜變化:
     
      ——服務業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升。201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8.8%,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同樣達到58.8%。兩個58.8%,折射出我國已經從過去的主要依靠工業拉動轉為工業、服務業共同拉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
     
      ——新舊動能持續轉換。5年來,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1%,2017年,全國研發經費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52.5%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2013年至2017年,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6.8%;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速超過10%,新動能不斷加強。
     
      ——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2013年至2017年,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205億美元,年均增長3.2%;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227億美元,年均增長9.1%,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規模均創歷史新高,雙向投資基本平衡。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央保持戰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我國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盛來運說。
     
      牢:穩扎穩打織密民生保障網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活在小金縣老營鄉“麻腳寨”的鄉親們,再也不用擔心走路下山把腳都走麻了。
     
      “‘麻腳寨’的公路修好了,鄉親們坐車下山只要10多分鐘,非常便捷。”老營鄉黨委書記付利川樂不可支。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當年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而實際完成量達到28.5萬公里,遠超報告預期。
     
      把目光放長到五年可以看到,全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7.5萬公里,99.24%的鄉鎮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瀝青路、水泥路,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9.1%和96.5%以上,城鄉運輸一體化水平接近80%……“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成為歷史。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一系列惠民舉措密集落地。
     
      ——五年來,我國養老機構建設迎來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9月,我國養老機構總數超過14.46萬家,相比于2012年底的4.43萬家,增長達226%。
     
      ——五年來,我國“大氣十條”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濃度較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
     
      ——五年來,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平均每年減貧超過1300萬人,貧困發生率降到3.1%。
     
      ——五年來,我國社會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政策,百姓健康獲得感不斷提升。
     
      “這五年,中央下決心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取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云注意到,一方面,政府持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另一方面,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保持增長,尤為重視對民生保障的投入。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健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記者劉紅霞、陳煒偉、甘泉)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九大熱點前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九大熱點前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這一繼往開來的盛會將做出怎樣的戰略部署?如何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要回答的這些重大時代課題,舉世關注。
      2017-10-18
    • 深化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總理為你“劃重點”

      “改革的核心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必須緊緊依靠改革。”李克強總理在4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向改革要動力,向改革要紅利!”
      2017-04-06
    • 振興實體經濟:政府工作報告7次提及,總理為何再贈4字?

      4月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新聞通稿中有一句話值得注意:要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著力為實體經濟升級營造更好環境”。
      2017-04-10
    • 汪洋:強化突出打擊重點 助推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堅持依法治理、打建結合、統籌協作、社會共治原則,強化重點領域集中整治,推進法治建設,創新監管制度,開創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04-1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