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醫療技術與醫療質量提升顯著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05





      規范體系不斷完善 優質供給持續增加 診療服務加速優化


      我國醫療技術與醫療質量提升顯著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全球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最新排名。我國HAQ(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從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是中等SDI(社會人口學指數)國家中進步最大的國家之一。


      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始終將提升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質量水平作為重點任務,加強行業管理和政策保障,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


      制度化規范化 讓醫療更安全便捷


      “以部門規章形式頒布施行的《醫療質量管理辦法》,為我國醫療質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告訴記者,通過不斷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和臨床診療相關規范體系,目前已覆蓋30余個專業的1212個病種的臨床路徑,以及重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范。


      我國《獻血法》頒布20年來,無償獻血比率持續攀升。2015年,中央財政出資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血液核酸檢測全覆蓋,大大縮短了艾滋病等經血液傳播疾病監測窗口期,血液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2017年,我國醫療質量呈現“四升一降”的趨勢——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部分專科、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質量穩中有升,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升,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續下降并穩定在較低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2018》顯示,中國嬰兒出生時的健康預期壽命首次超過美國。


      而且,近年來,隨著“放管服”改革不斷推向縱深,醫療服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有醫療衛生機構98.7萬個,醫師338.6萬名,護士380萬名。隨著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的注冊數量穩步增長,現有的注冊管理模式亟需改革。


      為推進醫療服務管理與執業監管信息化建設,國家衛健委啟動了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注冊管理改革。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注冊申請人通過互聯網向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交注冊申請材料,受理、審核、發證、存檔、查詢等都在網上完成。


      而各地正在推廣的醫療服務信息化舉措,則讓患者有了更多獲得感。以北京市為例,市屬醫院面向非醫保患者統一發放京醫通卡作為就診卡,患者手持一張京醫通卡就可以辦理預約掛號等全流程醫療服務。


      專業化精細化 讓醫療更有質量


      5月23日14時,一條信息出現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救治中心多學科團隊微信平臺:“男童,6歲,車禍,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肺挫傷、呼吸窘迫……”“嚴重創傷急救機制”即刻啟動,相關科室立即進入“備戰”狀態。


      這是一名河北滄州的6歲男孩,被飛馳而過的摩托車撞傷,當地醫院診斷為嚴重多發傷,決定轉運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行救治。999急救中心通過航空醫療救援直升機將患兒送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院創傷骨科、急診科、神經外科等多學科專家急救團隊早已守候在急診室。專家團隊一起對傷情進行評估會診,制定治療方案。這場京冀生命接力賽最終以患兒平安出院畫上圓滿句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牽頭探索并建立的“以綜合醫院為核心的閉環式區域性創傷救治體系”,有效提高了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率,這一創新性醫療服務模式正在惠及更多患者,被國內外同行認可為創傷救治的“中國模式”。


      “目前,我國已產生了一批達到或引領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上具有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優勢醫療技術,推動了我國重大疾病診療能力的提升。”郭燕紅說,如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自主研發的心室輔助裝置填補了國內心室輔助研發領域技術空白;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關于消化道血管病變的相關研究成果成為2015年美國胃腸病學會相關指南的唯一依據。


      據統計,2017年我國完成器官移植手術超過1.6萬例,占2017年世界器官移植總量12.3%,位居世界第2位。移植受者生存率等質量指標也位居世界前列。


      醫療機構診療能力明顯提升,離不開國家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的建立健全。目前,我國已逐步完善國家、省、市三級質控組織體系,國家層面成立麻醉、病理、臨床檢驗、護理等學科和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腫瘤等重點疾病的質控中心35家,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也陸續組建相關專業省級質控中心,并推動院感、護理等重點專業質控組織向區縣縱向延伸。


      以公開促醫療質量安全持續改進


      “自2015年起,我們連續3年組織編寫了《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其中2015年、2016年度報告在行業內發布,2017年度報告將于近期向全社會公開發布。”郭燕紅介紹。


      據了解,2017年度報告涵蓋近7000家醫療機構1.07億住院患者醫療數據,數據量較2015年增加4.9倍,較2016年增加1.3倍。抽樣住院患者數量達到2016年度全國醫院住院患者的61%左右,為科學、客觀地反映全國醫療質量安全情況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基礎。


      郭燕紅說,報告全面客觀展現我國現階段醫療服務和質量安全的形勢與現狀,加強區域間比較分析,為促進醫療服務和質量安全持續改進,以及政策制定和加強管理提供了循證依據。


      “當前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質量水平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由于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同區域間醫療技術水平和質量安全差異也仍然存在。”郭燕紅表示,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繼續堅持將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提高醫療技術能力和促進醫療質量水平持續提升作為核心工作任務,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省際、省內對口支援和幫扶力度,不斷完善國家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促進現代醫療技術在臨床更為廣泛應用,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安全監管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記者 李萬祥)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辦印發《意見》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全面啟動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意見》提出,要根據本地區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形成多種形式的醫聯體組織模式。
      2017-04-27
    • 總理在山東關切的這件事,出新措施了!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開展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有利于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
      2017-05-03
    • 推動社會辦醫補上醫療服務短板——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

      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瞄準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醫療服務,進一步深化醫改,改善民生。
      2017-05-04
    • 國辦發文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樣化醫療服務

      5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專家認為,《意見》發布將進一步激發醫療領域社會投資活力,調動社會辦醫積極性,國內將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2017-05-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