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企們怕什么?調研顯示民企面臨五大難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22





      這份報告釋放出廣東將逐一破解民企發展難題的信號,包括將進一步降低電價低價、加大再貼現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年底前完成拖欠民企賬款清零任務、加大政府采購政策落實力度等,力度頗大。

      近年,廣東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效果如何?下一步又將如何發力?

      20日,廣東省政府向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報告該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提交的報告顯示,2018年,廣東全省鼓勵高新技術企業、改善民生、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共減免稅收2297億元,其中深化增值稅改革為民營企業受益減稅168億元;實施“實體經濟十條”為企業減負897億元;民營企業新增貸款4718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61.8%。

      從報告來看,多項數據顯示廣東加強了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尤其是降成本。但報告同時指出,廣東省民營經濟發展還存在困難,調研中民企反映最突出的為5方面問題,包括融資困難、稅費負擔較重、招工難用工貴、市場開拓難和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對此,廣東明確表示將進一步強化有關措施,繼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民企稅費負擔仍然較重

      廣東是民營經濟大省。數據顯示,民營經濟貢獻了該省5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60%左右的投資、70%以上的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95%以上的市場主體。

      并且,從今年一季度看,廣東省民營經濟有著不錯發展態勢。一季度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7.8%,較全省GDP增速快1.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單位達1143.82萬戶,增長10.8%;從業人員3703萬人,同比增長5.2%;民間投資3754億元,同比增長6.6%;民營企業出口總額4605.27億元,同比增長8%。

      這與該省近年不斷強化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不無關系。

      首先,減輕民營企業稅費負擔,2018年廣東鼓勵高新技術企業、改善民生、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共減免稅收2297億元,其中深化增值稅改革為民企受益減稅168億元,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稅76.60億元。

      此外,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2018年“實體經濟十條”的實施為企業減負897億元,其中主要包括降低社保成本312.9億元,降低用地成本280.6億元,降低用電成本216.1億元。

      不過,針對民企的減稅降費似乎還有空間。報告指出,廣東民營企業的稅費負擔較重,2018年廣東民企上繳稅收同比增長19.3%,高于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速和全省稅收增速12和11.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營改增”后很多中小企業反映“沒有票”可以抵扣,導致企業稅負反而加重。涉企中介服務收費項目多、費用高、不規范,在欠發達地區,專業的中介服務機構較少,易存在隱性壟斷。

      對此,報告也明確表示,將進一步減輕民營企業的稅費負擔。一是繼續推進落實中央出臺的各項減稅政策,加強對中央和廣東已出臺的收費減免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二是挖掘電價空間,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價格。三是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用地成本,引導地方在供地時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用地需求。

      民企貸款要上“四重險”

      民企融資難、融資貴是企業和政策關注的另一關鍵問題。

      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轄區地方法人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082.54億元,增長23.3%,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3.72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26.36萬戶,較2017年初增長11.05萬戶。民企新增貸款4718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61.8%;2019年一季度,民企新增貸款2068億元,同比增長16%。

      廣東還將支小再貸款向小微企業集中,提高再貼現投向小微企業比例,2018年累計發放支小再貸款、再貼現443.53億元,同比增長86.5%,2019年一季度為112.66億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58.18億元。

      此外,全省推廣設立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2018年幫助4500多家(次)中小企業獲得貸款近186億元。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體系,2018年幫助7600多家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超過437億元。設立8家省中小微企業小額票據貼現中心,2018年完成貼現10萬筆,貼現金額378億元;積極推進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2018年實現融資對接1815筆、發放貸款368.6億元。

      不過,報告指出,企業反映“融資困難”,向銀行貸款要上“四重險”,要不動產進行抵押、要為抵押物購買保值增值保險、要每年為抵押物做評估、還要企業股東簽訂擔保合同。

      對此,廣東表示,將進一步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一是緩解融資難方面,加大再貼現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小微企業500萬元及以下小額票據貼現。二是降低融資成本方面,用好中央財政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資金,繼續發揮政策性(再)擔保公司為企業增信作用。三是提升融資效率方面,支持商業銀行特別是省內中小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合作,推動普惠金融和零售業務轉型。

      拖欠民企賬款年底前要清零

      不僅如此,針對民企的營商環境優化亦是重點。

      報告顯示,對于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截至2018年底,廣東共修改不利于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的規章5件,清理取消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1099項。

      同時,廣東致力于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包括建立了全省統一協調、高效運作的投訴和維權服務平臺,截至2018年12月底,共接到各類投訴維權訴求近1萬宗(次)。

      而在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方面,包括堅決做好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截至2019年3月31日,全省政府部門及其所屬機構、地方國有企業共清理28.15億元,已償還13.79億元;堅決糾正涉產權冤錯案件,保障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目前全省已有11件涉產權申訴案件進入再審程序等。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表示,下一步還將為民企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和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包括加大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力度,推動年底前完成欠款清零任務;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健全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等。

      除上述重點問題,官方在調研中還發現,諸多民營企業還面臨招工難用工貴、市場開拓難、政策落實不夠到位等問題。比如,欠發達地區企業招工難。“粵東某企業表示,在珠三角4000-5000元工資的人才,他們給6000元都不一定能招來。現在的年青人都傾向于”坐辦公室“,不愿意在流水線上工作,傳統制造業人工成本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此外,接近一半的調研企業反映市場開拓難,超過7成的企業表示不敢進一步開拓市場。政府采購對中小企業有優惠,但落實不到位,甚至有的政府采購門檻過高,對中小企業存在“隱性歧視”。

      還有的政策門檻高、普惠性不足、申請手續繁瑣,缺少統一政策發布渠道和申報入口。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還沒完全打通,省里的政策到地方,執行會打折扣。環保等執法檢查中有時存在“一刀切”現象。

      對此廣東省政府在報告中也明確了下一步將加強對應舉措,這意味著上述問題有望逐一破解,具體包括:將加大政府采購政策落實力度,制定《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案》廣東省實施意見;強化環保執法工作,持續改革環評分級審批制度;不斷完善粵企政策通平臺,以提供“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政策信息服務等。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常會:進一步為民企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國常會:進一步為民企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和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的措施,持續優化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環境;要求按照“兩個毫不動搖”支持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改革發展。
      2020-09-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