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來,醫療衛生長足進步,國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居民預期壽命由建國初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嬰兒死亡率由建國初的200‰下降到2018年的6.1‰,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曾被稱為“東亞病夫”。建國初期,我國醫療衛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醫院集中在城鎮。上世紀50-70年代,經過努力,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初步建立。1978年末,我國醫療衛生機構17萬個,床位數204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46萬人,但醫療衛生事業總體水平依然不高。
改革開放以來,公共衛生領域投入不斷加大,醫療科技水平迅速提高,醫療衛生體系建立健全。2018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7萬個,比1949年末增長271倍;衛生技術人員952萬人,增長17.8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醫療、醫保、醫藥事業深入發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分級診療制度逐步建立,全民醫保體系加快健全,為人民健康撐起牢固保障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成效顯著。(記者 班娟娟 )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