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省份最新低保標準出爐:16地已上調 京滬粵居前三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7-05





      疫情之下,各項社會保障制度變得更為重要。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至少16個省份明確調整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排行榜”來看,目前上海、北京、廣東補助標準位居全國前三。


      年內16個省份明確上調低保標準 疫情還有特殊“關懷”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年內至少有16個省份明確調整了城鄉低保標準。


      遼寧省政府6月11日召開發布會,根據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物價漲幅等因素,確定2020年遼寧全省城市低保標準平均提高5%以上,全省農村低保標準平均提高7%以上,自7月1日起實施。


      據介紹,這次提標完成后,預計遼寧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標準將由去年底的633元/月提高到664元/月以上,全省農村低保平均標準將由去年底的5073元/年提高到5428元/年以上。


      遼寧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李眾表示,為了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保障水平差距,這次提標堅持了農村低保標準的調增幅度高于城市低保標準的調增幅度原則。


      據上海民政局消息,上海從2020年7月1日起調整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標準,從每人每月116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1240元,增加80元,增幅6.9%。


      此外,上海民政定期定量補助對象救助標準、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低收入困難家庭申請專項救助收入認定標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的救助標準等均有所提高。


      5月初,內蒙古印發《關于2020年全區社會救助標準有關事宜的通知》。文件提到,2020年,內蒙古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達到732元/人月,較2019年增長5.8%,位居全國第8位;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達到6307元/人年,較2019年增長6.6%,位居全國第9位。


      在提高低保標準的同時,部分地區還針對疫情提出了相關政策。


      吉林省民政廳指出,對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本地戶籍居民,符合低保或特困供養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特困供養救助范圍;對不符合低保和特困供養條件的,包括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染疫人員及外來人員,及時納入臨時救助范圍,保障基本生活。


      內蒙古民政廳強調,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區要進一步簡化優化審核審批程序,及時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申請,積極推行社會救助全流程網上辦理,縮短辦理時限,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都能納入保障范圍,對因疫情、因病等造成臨時生活困難的群眾及時給予臨時救助,提高臨時救助時效性。


      山東省民政廳此前也提出,進一步完善低保政策,及時把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新冠肺炎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中符合低保政策的人員全部納入低保范圍。疫情防控期間,暫停開展低保對象退出工作。


      京滬粵領跑 全國救助標準城鄉一體化穩步推進


      據國家民政局消息,2019年,我國城鄉低保標準穩步提高。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城市低保月人均標準為617元,農村低保年人均標準為5247元,同比分別增長7.4%和10.4%,累計支出低保金達1433.8億元。

      新調整標準的16個省份,結合此前民政局公布的2019年四季度低保標準,最新的數據中,上海、北京、廣東的低保標準位居全國前三。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地均已實現救助標準城鄉一體化,年補助均超萬元,分別為14880元/人·年、13200元/人·年、12600元/人·年。


      從城市低保標準的排行榜來看,除第一梯隊的京滬粵月均補助超千元,其余省份月補助均為三位數;天津市月補助980元,是唯一一個位于900階梯的地區;西藏和浙江排在全國第四、四五位,月補助在800元階梯;內蒙古、廣西、江蘇三地位于700元階梯;31省份中21地城市低保標準位于500-700元區間,600元區間有10個省份,500元區間11個省份;新疆月補助標準為467.2元,暫居全國末尾。


      從農村補助標準來看,達到萬元以上的共有四地,分別為上海、北京、廣東和天津;浙江農村年補助為9740.4元,江蘇為9050.6元以上;福建省委7350元,獨列于7000元階梯;安徽以及內蒙古位居6000元階梯;湖北等7省份排在5000元階梯;其余15個省份均在4000元水平線上。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多個省份實現城鄉救助標準一體化。


      今年3月福建省民政工作視頻會議指出,2019年,福建省全面實現城鄉救助標準一體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由2018年的7264元/年、7149元/年提高到7350元/年。城鄉特困供養年平均標準提升到17967元。


      據悉,福建是繼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后全國第5個實現社會救助標準城鄉一體化的省份。


      4月份,江蘇省民政廳決定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從今年7月份起,全省各地按照不低于5%的增長率提高低保標準,同步提高低保補差水平,同時以設區市為單位,全面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堅持區域協調,縮小地區間低保標準差距。


      從全國來看,多個城市也都在推進救助標準城鄉一體化。業內指出,多地實現城鄉低保標準的統一,是社會救助實現城鄉統籌的具體體現,有助于打破城鄉二元壁壘,保障民生底線公平,讓更多困難群眾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 


      轉自:中國網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社會救助體系日益完善 低保對象5年少1500萬人

      社會救助體系日益完善 低保對象5年少1500萬人

      5年來,針對困難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底線民生保障的頂層制度設計,頒布《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日益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讓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得到了及時幫扶。
      2017-07-17
    • 全國城鄉低保對象6066.7萬人 低保標準均增長

      記者日前從民政部獲悉:截至2016年底,全國有城市低保對象855 3萬戶、1480 2萬人。全年各級財政共支出城市低保資金687 9億元。2016年全國城市低保平均標準每人每月494 6元,比上年增長9 6%。
      2017-08-05
    • 我國農村低保標準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我國農村低保標準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截至去年底,全國所有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均達到或超過了國家的扶貧標準。下一步,將繼續指導深度貧困地區科學制定農村低保標準,確保在脫貧攻堅期內,全國所有縣(市、區)的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國家扶貧標準。
      2018-04-26
    • 全國農村低保標準實現5年翻一番

      全國農村低保標準實現5年翻一番

      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619 9萬人,城市低保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575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為每人每年4754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7 6%、12 9%。
      2018-10-3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